首页 百科知识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以研究中国农村政治为主要特色,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机构。此研究院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基层政权研究中心,1999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12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1名博士生被评为2011年度“湖北省年度人物”。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以研究中国农村政治为主要特色,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学术机构。此研究院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基层政权研究中心,1999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此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第二次基地评估并获“优秀”等次。2010年12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现任院长为著名政治学者、“长江学者”徐勇教授,顾问为张厚安教授。

10年来,遵照教育部关于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此研究院扎实推进各项基地建设工作,在科学研究、咨询服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总体情况

10年来,此基地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开放性的特色,积极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从“人—结构—能力—机制”四个层面出发,打造了一支单兵战斗能力强、团结协作水平高的科研创新团队。目前,此基地核心研究人员规模增至22人,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在研究队伍中,有1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1人被评为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为教育部教学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人被评为省优秀专家。此外,此基地的调查咨询中心被入选“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基地”,还实施了“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重视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积极扶助新生学术力量的快速成长。

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也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十年来,此研究院培养了67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获提名奖。1名博士生被评为2011年度“湖北省年度人物”。

积极开阔国际视野,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此研究院推进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此研究院积极鼓励基地研究人员到国际优秀学术机构进行学术访问和留学深造,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基地访问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强化与国际优秀学术机构的合作机制。目前,此研究院已与丹麦奥胡斯大学东亚研究所、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成立了“中欧农村比较研究中心”和“海峡两岸农村比较研究中心”。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研究院积极推进“思想库”建设,始终围绕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对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农村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

1.咨政服务

10年来,此院研究人员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260余篇,得到中组部、中宣部、中农办等多个单位采纳。例如,徐勇教授、邓大才教授领衔团队的咨询报告1次为中共中央办公室调阅报告,5次受到分管总理批示,3次为政治局常委批示,5次7份为中农办陈锡文主任批示,2份为水利部长、公安部长批示,12次为湖北、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文化部办公厅、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国家民委研究室等分别致信表示感谢或商请咨询报告。2009年以来中央级内参也多次采用调查咨询团队的成果,全国社科规划办的《成果要报》、教育部的《专家建议》、中农办的《农情要报》等多部门内参也刊用多份报告。2010年荣获教育部社科司的优秀咨询报告奖;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优秀调查成果一等奖。

贺东航教授与人联袂的研究报告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1份报告为林业局贾治邦局长批示。徐勇教授、项继权教授、吴理财教授等关于乡镇改革的系列研究报告,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吴理财的有关留守儿童的报告得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政治局委员俞正声同志的批示。项继权教授的村官大学生报告为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唐鸣教授提交的立法草案,为湖北省民政厅采纳,并应全国人大邀请,参加了《村委会组织法》修订专家论证会。其撰写的基层民主报告为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刊用。2006年11月30日,徐勇教授为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期集体学习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进行了专题讲解。

2.平台建设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地建设工作,夯实基地发展基础,全面提升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此研究院实施了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目前已形成中国农村研究资料中心、中国农村研究网、中国农村数据库、中国百村十年观察、中国农村博物馆等五大平台。

中国农村研究院资料中心已收集了大量有关农村研究的中外文图书、学位论文、地方志、村史档案、农户账簿和第一手调研资料。中国农村研究网已成为此研究院的知名学术性网站,累计访问量已逾1300万人次。中国农村数据库已完成技术平台开发工作,现已收录信息近60万条。中国百村十年观察已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了3年6次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活动。同时建立中国“双百数据库”和林村数据库、贫困村数据库以及多达50多类专题数据库,积累了庞大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农村博物馆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收集了大量农具和农村史料资料。

3.校地合作

此研究院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从事实验和理论总结。一是与湖北省政府合作在湖北黄梅以村庄制度建设为主题的“黄梅实验”;二是在安徽蒙城以“组织建设”为主题的“岳村实验”;三是在广东蕉岭以“民主能力建设”为主题的“蕉岭实验”。此外,此研究院还帮助广东顺德区委、区政府设计城乡统筹的改革方案;帮助广东云浮总结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并指导其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界称为“云浮经验”。

4.宣传推介

此研究院积极打造成果出版平台,系列刊物和系列出版物已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农村研究》每年出版两期,现在属于CSSCI发展版杂志。《中国农村调查》已经连续出版6年。《中国农村咨政报告》作为新推出的咨询报告集也正式亮相。《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中国农村图像》正待出版。另外,《中国农村研究》书系、《中国农村调查》书系均已出版了十多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此研究院也加大宣传力度,2009年以来召开了5次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4次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主流媒体100多次报道此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的研究成果。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0年来,此研究院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立项总经费达1730余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课题9项;出版学术专著52部,主编教材23部;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各类成果奖励2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675篇,10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此院立足于对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准确把握,积极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产出了一批研究成果,提出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如徐勇教授提出的“农民历史主体论”、“现代国家建构论”、“接点政治论”、“理性的扩张”;徐勇教授和邓大才教授等提出的“社会化小农论”、“产权政治学”;刘筱红教授等提出的“农业女性化论”;项继权教授等提出的“农民公共需求论”;贺东航教授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等。

四、“十二五”的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研究院将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领先,并具有相当国际影响的“三农”问题研究机构为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各项基地建设工作。

田野调查是此基地的优势和血脉,“十一五”期间启动的“百村十年观察计划”将逐渐常规化发展,并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国家急需解决的若干“三农”问题进行扎实深入的研究,产出有决策影响力的应用性成果。在持续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广泛的历史资料运用的基础上,对“三农”问题的基础理论进行高水平研究,以取得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从更广阔的视野研究“三农”问题,进而创立“农村学”和“农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