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区老年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老年养老服务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或被称为社交需要,是指个人希望得到家庭、朋友、社会的关怀、爱护和理解。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人希望自身价值得到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包括内部的自我尊重和外部的受他人尊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养老社区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1]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老年社区的功能特征与市场需求”,载《上海房产》2008年第6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_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发展研究

社区的功能在于满足其成员的基本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1]

生理需要,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医等。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功能弱化,自理能力和独立性下降,其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如穿衣、吃饭、出行等都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

安全需要,是人们行动的主要动力,主要包括物质、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安全和保障。老年群体往往缺乏安全感,对安全的追求愿望较为强烈。老年群体不仅要求有人身安全的保障,在物质和经济方面要求有稳定的来源,更在心理和精神上希望能维护家庭的安全。

归属与爱的需要,或被称为社交需要,是指个人希望得到家庭、朋友、社会的关怀、爱护和理解。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要面临角色的转换,会出现种种不适应。因而他们更加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更加需要友情、亲情的滋润,更加希望有所归属。

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人希望自身价值得到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包括内部的自我尊重和外部的受他人尊重。老年人不愿也不应该被看成是弱势群体,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独立、知识、能力有不懈的追求以获得威望和地位。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发挥自己潜能、实现个人理想、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工作的需要。老年群体虽然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仍然具有较大的潜能去完成一些事情。自我实现的路径因人而异,社会应该鼓励老年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并为其提供支持环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养老社区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让老年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养老社区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针对老年群体的为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层次需求。

【注释】

[1]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xinwen/2015-06/12/content_2878622.htm。

[2]上海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养老产业新观点”,载《养老产业联盟通讯汇——第二届中国国际老年住区发展大会暨2012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专刊(下)》,2012年第18期。

[3]杨超:“大力支持养老社区建设”,载《中国金融》2009年第6期。

[4]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5]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载《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6]李振堂:“养老社区模式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思考”,载《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17期。

[7]侯家泽:“‘配套型’养老社区标准体系研究”,载《住宅产业》2012年第1期。

[8]杨熙:“养老社区模式构建研究”,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9]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老年社区的功能特征与市场需求”,载《上海房产》2008年第6期。

[10]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1]邓伟志:《社会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12]周燕珉、林婧怡:“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探析”,载《城市规划》2012年第1期。

[13]周燕珉、林婧怡:“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探析”,载《城市规划》2012年第1期。

[14]汪子涵、张陆润:“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养老社区探索”,载《山西建筑》2012年第8期。

[15]杨怡、江潮:“浅析现代城市老年社区”,载《工程与建设》2009年第5期。

[16]刘毅、曹清连:“城郊养老社区合作开发模式的构想”,载《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11期。

[17]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载《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18]朱凤泊:“老年住区建设实践中的政策难题”,转载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委员会、中国百年建筑研究院编著:《老年住区建设的模式和相关标准》,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年版。

[19]沈雁英、杨青、张莉:“关于建设养老社区的构想”,载《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年第3期。

[20]荣霞、李志鹏:“浅析大型城市养老社区构建问题”,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1]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老年社区的功能特征与市场需求”,载《上海房产》2008年第6期。

[22]张晓华:“我国养老社区软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模式”,载《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

[23]杜丽虹:“美国养老社区四大模式”,载《新财富》2011年第10期。

[24]娄乃琳:“美国养老住区的运营模式浅析”,载《住宅产业》2012年第5期。

[25]侯立平:“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探析”,载《人口学刊》2011年第2期。

[26]左习习、江晓军:“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文献综述”,载《中国信息界》2012年第6期。

[27]张仙桥、李德滨:《中国老年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8]严建雯、陈传锋:“我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服务”,载《心理科学》2005年第6期。

[29]左习习、江晓军:“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文献综述”,载《中国信息界》2012年第6期。

[30]李志明、陈颖姣:“第三部门介入社会福利服务提供领域的理论解释及其路径选择”,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31]吴宏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哲学底蕴”,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