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院士、席酉民教授,清华大学赵纯均教授等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对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进行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进行过“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为开展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与“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更加重视保持管理科学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可归纳出五点特点或结论。
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与“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陈晓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出发,确定了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坚持自由探索有利于科学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导向作用是科学基金对科技资源配置进行战略引导的必然要求。

这种导向作用将通过科学的方式引导科学家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长期的自由探索和创新研究。制定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就是落实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发挥好导向作用的重要工作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院士、席酉民教授,清华大学赵纯均教授等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对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进行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进行过“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研究。这些研究工作为开展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与“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构建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今后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完成好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与“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要回答好一些基本问题,如:

(1)对管理科学的一些基本认识问题;

(2)目前我国管理科学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如何?

(3)我国管理科学下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应如何发展、发展思路是什么?

(5)战略重点(优先领域)是什么?

(6)确定怎样的战略措施与对策来保证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本文就是希望通过总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长期以来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经验和国内管理科学家的科学基金研究实践,系统地回答上述基本问题,从而对“十一五”期间的科学基金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以期对推动我国管理学科的发展有所帮助。

1.正确认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与主要特点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科学发展战略,首先要求每一位科学家与科技管理工作者都能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认识科学技术与基础研究的作用。

(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与基础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科学的作用。马克思通过详细研究指明,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生产和科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要求系统地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从而使科学成为生产力。他还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将愈加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就包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基础研究是知识生产的重要源泉之一,是发展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与储备。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以支持原始性创新研究和孕育源头创新为目的、实现为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重大需求提供科学储备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任务就是支持基础研究,提高我国原始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和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要发展趋势。

必须正确地分析、发现、认识并在实际中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既是正确地指导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制定正确的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

当代科技发展表现出以下规律性与主要趋势:

第一,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知识呈指数增长,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

第二,各学科、各种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两种趋势。一方面,是已有学科不断细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另一方面,更加明显的趋势是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特别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间的相互渗透、交叉、结合、以至融合,向整体化方向发展。这种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的综合与交叉融合的趋势加快了科学发现的实际应用。

第三,基础研究的作用日益增强,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学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化,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

第四,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发现更多地在科学理论到技术发展再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第五,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科技的全球化,科技资源的配置、科研项目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在全球化思维下考虑。基础研究没有国内第一,只有国际第一。

第六,国际科技、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国际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2.正确制定管理科学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正确制定管理科学发展战略基本依据主要有两点:第一,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遵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正确认识管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努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管理科学定义与基本特点的四点共识。

多年来,管理科学部在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将管理科学定义为: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这个定义基本上概括了我国管理科学家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的认识,也取得了管理科学界一定的共识。改革开放后,管理科学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管理科学学术界对本科学的基本属性与特点已经形成四点共识。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②管理科学从本质上讲属于应用性科学,或是一门致用的科学,对管理科学创新的理解既包括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也包括对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成功实践。

③管理科学在我国仍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科学。

④管理科学的发展是社会实践需求驱动为主,对未来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该更加重视保持管理科学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与管理科学的发展。

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等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向综合与整体化发展趋势的产物,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表现出不同学科、不同技术领域相互渗透、结合、交叉以至融合的特点,特别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而管理科学对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作用也正是科学技术综合与交叉融合加快科学发现实际应用的体现。所以,制定管理科学发展战略,必须站在遵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高度,来正确认识管理科学,要认清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当代科学技术向交叉与综合方向发展规律的体现,应积极顺应这种规律性,促进管理科学的发展。

3.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阶段

(1)发展特点——五点特点。

虽然管理科学在我国的引入与启蒙是很早的,在1916年中华书局就出版了穆湘玥(藕初)先生翻译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但这门科学在中国真正的健康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成立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可归纳出五点特点或结论。

①“左”的路线影响了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前中国搞计划经济,20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将带有管理性的院校、科系都归并或撤销了。特别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将科学管理歪曲为“管、卡、压”,是“封、资、修”的东西,彻底否认管理中需要科学,否认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使得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破坏。

②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科学不可能接纳和推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社会科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受到“左”倾路线的严重破坏,其自身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也无暇去关注与推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

③中国的管理科学自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自然科学家与工程科学家自觉地承担了发展我国管理科学的历史责任。20世纪50年代初,一批从西方国家回国的具有系统工程数学运筹学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专业背景的科学家,诸如钱学森、华罗庚、许国志、刘源张教授等。钱老运用系统工程搞“两弹一星”的科学管理。华老运用统筹法、优选法搞企业管理。即使在文化革命的逆境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华老仍带着小分队到企业去搞生产管理。他们利用对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出于对国家的高度使命感,自觉地承担了发展我国管理科学的历史责任。

④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管理科学是依托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发展的。正是源于管理科学依托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发展的这一实际,改革开放后,我国管理科学首先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或学科群就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反映中国国情的客观体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前身,中国科学院基金局设立了管理科学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成立起一直持续对管理科学发展的管理和资助。

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了发展我国管理科学的历史责任。正是由于新中国管理科学发展的这种特点,作为中国国情的客观体现与结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了发展我国管理科学的历史责任。管理科学研究涉及一个广阔的领域,科学基金委员会不可能也不应该囊括对所有研究领域的支持,主要资助管理科学研究最核心、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事实证明,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2)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 工商管理

第三阶段:2000年起 公共管理

正是源于我国管理科学依托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发展的这一实际,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对科学管理产生巨大的需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以管理科学基础理论、管理技术与方法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一分支学科(或学科群)首先发展起来。这是有着其内在规律性的。

经过十年改革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继续发展的同时,这十年成为我国工商管理学科与MBA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之后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在新的发展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仅有一些具体的管理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仅靠微观组织的、企业管理的水平提高,中国发展的许多管理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进入21世纪前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与MBA教育开始建立与逐步得到发展,进入了管理科学各学科全面发展时期。

其间,管理科学的学科生长点有发展、有转移,研究热点有变化,但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不变。责任不变,应该说学科范围确实扩大了,对科学基金工作要求更高了,科学基金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更大了。

4.我国管理科学发展状况的基本分析

(1)现状分析——成绩方面。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管理科学迅速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科学逐步得到重视与承认。经过20多年的发展,管理科学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逐步取得我国科学界对“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的承认,具体标志有:国家自科基金委员会成立了管理科学部;教育部将管理学科升格为大门类;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管理学部。

②管理科学健康、快速地得到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管理科学、管理教育健康、快速地得到发展。

③研究队伍发展壮大。已建立了一支稳定,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队伍,并在逐步发展壮大。

④对中国管理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管理科学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取得了一批对社会、经济、科技和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研究成果。

(2)现状分析——不足方面。

为了管理科学今后的健康发展,要清醒地认识目前学科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之处。

①研究基础与科学积累仍薄弱。2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短暂的,我国管理科学的研究基础、研究力量、科学积累都还很薄弱,有待提高。

②管理科学研究总体上处于跟踪水平。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工作与成果还很少,目前总体上处于跟踪状态,属于“嚼别人嚼过的馍”的工作还比较多,源头(原始性)创新研究成果极少。

③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不够。相当一些研究工作的研究方法还不够规范;基础性数据搜集和数据库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都尚嫌不足。

④各个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后,中国管理科学逐步发展的不同阶段,造成各个分支学科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尚处在“开局”的发展阶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进入“中局”发展阶段。

⑤管理科学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存在脱节(两张皮)现象。中国的管理实践需要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中国的管理实践急需发现和总结规律,完成理论的升华,具体表现为:

第一,管理科学学术界对我国管理实践的现状关注、了解得有限。在企业与行业管理方面对中国许多重要的管理实践问题缺乏及时的关注,超前意识不足。例如关系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生产率问题、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问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及技术路径问题等。因此往往提不出令人信服的基础数据和有针对性,有影响力的观点,使得管理科学理论不能满足管理实践提出的需求。

由此,也造成中国成功的经济发展与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许多急需发现与总结的规律不能及时完成科学理论的升华。

第二,管理科学学术界与企业界缺乏足够的互动。学术研究缺少横向的需求支撑,大多来自于强势的纵向导向。这实际上也是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是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科技与经济关系特有固疾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的一种体现。

第三,国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研究项目的社会参与范围较窄。许多项目是在自己出题目,自己封闭做研究,自己欣赏自己的圈子里转,造成研究成果隐性化,社会承认度与影响力小。相当多的研究工作不能很好联系我国的管理实践,只注重引入欧美管理理论与实践,缺乏本土案例与基础数据的支撑。

总之,当前中国管理实践迫切需求能联系中国实际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一个技术、资金问题,毋宁说是一个管理问题。中国呼唤一批谙熟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学者,一大批掌握现代经营理念的工商界企业领袖,一大批驾驭管理艺术的公共管理精英。巩固成绩与改进存在的不足问题是“十一五”期间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5.科学基金资助管理科学的总体特点与效果的分析

(1)学科设置较齐全。目前由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三个学科(群)组成,与教育部和高校学科设置基本对应,是广义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s)的范畴。

(2)基金项目类型基本齐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资助格局。

(3)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资助规模稳步扩大,资助强度逐步有所提高,但与整个国家自科基金委员会的平均资助强度相比差距在拉大。

(4)高等院校是目前管理科学研究主要力量,而在资助管理科学研究的同时,对提高管理教育的水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5)稳定地资助管理科学家,在培养管理科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与研究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极大地促进了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同时,一些基金项目优秀研究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些项目瞄准科学前沿,推动了学科发展,其成果引起国际管理科学界的关注,开始产生影响;一些项目为政府、行业等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了思想库的作用;还有一些项目积极推进了企业管理的研究,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出谋划策,起到了直接作用。

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期间管理科学部的工作应该做得更好,战略研究工作将对管理科学部今后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6.学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措施的明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定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激励原始性(源头)创新,提高国家原始性创新的能力,繁荣我国科学技术。

具体概括为24字工作方针: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继续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正合理、择优资助”的资助方针。

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求真务实的要求,国家给我委的基本任务与我委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学部工作必须坚持贯彻的指导思想。

(2)管理科学部主任提出的指导思想。

成思危教授在任科学部主任时提出对学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促使中国的管理科学“提高水平、走向世界”;工作方针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现任科学部主任郭重庆院士认为,“中国管理科学的研究和教育缺乏中国管理实践的实证基础,惯用国外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去诠释我国发生的现象,缺乏联系中国实际的创新性研究,老吃别人嚼过的馍,是我们很难走向世界的障碍”。他提出:“解决中国管理实际问题,就是最好地走向世界,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必然是能走向世界的。”

两任科学部主任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思想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学部的工作目标。

对管理科学发展阶段的判断;考虑到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与管理实践以及它们对管理科学需求的大背景,在经历了20多年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后,我国管理科学即将进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与各学科全面发展阶段。

针对目前我国管理科学学科的发展阶段、成绩与不足的基本状况,管理科学部今后工作应重点考虑与逐步推动实现以下目标。

①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与管理实践的需求,学部工作要为促进我国管理科学尽快具有原始创新能力这一发展阶段的到来而努力。

②管理科学的发展既要“创新”,又要“固本、求实”,坚持求实创新,在固本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管理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论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③重视管理实践和国家目标对管理科学发展的需求,注重解决理论研究与实践存在的脱节现象;改变一些研究总是迈不出自己出题目、自己封闭做研究、自己欣赏的圈圈;为解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管理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7.管理科学部的具体工作方针与对项目研究的要求

(1)坚持学部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

管理科学部的工作要坚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坚持学部以往成功的工作方针与特色,并在实践中努力创新,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的工作,概括为做好“六个抓”:

抓紧两头——积极支持并参与基金委员会完善资助体系的改革;在认真执行基金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与办法中,继续加强前期立项与后期的管理与改革工作,持续开展并完善绩效评估。

抓准重点——努力并高水平地完成管理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与“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工作。在资助工作中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抓住人才——管理科学要求的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要根据对管理科学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继续积极支持中青年,发现人才,作好人才板块项目的资助,不断培养管理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中坚力量。

抓好交流——作为综合性交叉科学,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也要注重国内交流,特别是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抓出特色——对管理科学与管理科学部的发展非常重要的是:作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内的管理科学部,其特色一定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科学规范,包括加强综合集成方法的研究等。这些要求对抓到成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抓到成果——在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对管理科学的“生存”或科学地位承认问题仍就不能掉以轻心,只有用有显示度与影响力、切实为社会与实践认可的管理科学研究成果说话,才能使社会以及更多的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真正承认: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并诚心诚意地去支持管理科学的发展。为此,催生标志性成果对管理科学继续健康发展是重要的。

(2)积极贯彻学科交叉的方针。

今后在管理科学部的资助工作中,要注重突出自然科学基金学科交叉特色,注重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的学科交叉与结合。

国家重大发展问题的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许多科学问题是需要由多学科的科学家去共同研究解决。而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恰恰是管理科学的特点,管理科学理应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管理科学学术研究应扩大视野,加强与其他科学的协同研究。

例如,区域生态研究许多是生命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的研究问题,但是工作再向前延伸一点,研究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则不能脱离经济上的可行性与如何实施管理的问题,这就需要与管理科学接轨。再如,我国发展滞后的现代服务业问题可与信息科学部交叉,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问题可与地球、生命科学部交叉,综合交通问题可与工程材料科学部交叉,等等。加强学科交叉问题研究是管理科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

同时,学科的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识背景科学家的作用,也要重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家的作用,更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共同承担起发展我国管理科学的历史责任。由此才能顺应科学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推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结合、以至融合,促进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

(3)重视管理科学研究中的科学范式。

注重规范化研究、定量化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以及综合集成等方法的研究。特别是要注重用事实与数据说话,重视管理科学研究中的科学范式,突出科学方法特色,是管理科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从定性到定量,通常先提出命题,再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谨的分析实验来证明命题或得出精密的研究结论。

人文、社会科学则基本是从定性到定性,通过符合逻辑的思辨与分析,来描述所提出或得到的结论。

管理科学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之路,基本走的是一条从定性到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之路。实践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更多地进行定量化的分析与综合,较多地运用数学语言;工商管理学科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则强调要在实践中通过实证分析、案例研究与现场观察实验研究等方法加强科学积累,研究管理规律;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管理科学研究既要有还原论的深度,更要有整体论的高度与广度。

总之,无论怎样,科学的研究都必须注重用事实与数据说话,运用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管理科学研究必须重视科学范式和科学方法,这是管理科学成熟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与深入思考的。

(4)加强与企业界及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一直是管理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与牵动力,是管理科学在微观层面上的重要立足点。但以往在处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工具与目的等关系上存在失衡,在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上存在缺陷,造成前面论述中所提到的差距与不足。

因此,有必要梳理并提出一点共识:即我国管理科学学术界应努力加强与企业界及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深入到管理实践的第一线,使理论研究更切中我国企业管理、宏观管理的实际,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注重定量分析的同时,努力加强理论与我国管理实践的联系,加强管理研究实证基础,营建中国的管理文化,解决中国存在的管理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十年磨一剑”,而这需要制度上的保证。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使用条件,可以发挥导向作用,有助于实现这种“制度”保证。

(5)对管理科学研究的总体要求——顶天立地。管理科学本质上是一门致用的科学,其创新包括新理论、新方法,也包括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成功实践。目前,管理科学的一些申请与研究项目存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现象,表现为要理论没有理论,抓问题抓不到点子上,以及“大、空、虚、平、泛”的申请。为克服与改变这些状况,提出管理科学研究的总体要求,用“顶天立地”来具体形象地概括。

所谓“顶天”包括三点:

①熟悉前沿理论:即熟悉与运用国际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能跟踪与把握热点研究领域与问题;

②规范研究方法:即运用与国际管理科学研究接轨的、规范化的研究方法;

③研究成果国际化:在国际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展示研究成果,力争占有一席之地。

“顶天”亦可理解为管理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要国际化的概括表述。熟悉前沿理论、规范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国际化,则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

所谓“立地”包括两点:

①抓准中国管理实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抓准问题才能立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管理的实际问题太丰富了,实际中的管理问题是瞬息万变、纷繁而复杂的,许多问题是一瞬即逝,没有普遍意义。而管理科学研究一定要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只有把握住那些深层次,具有普遍性,即具有科学理论意义的问题,完成理论升华,才能立得住脚,才能为科学理论发展作出贡献。

②管理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能指导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立地。抓准问题,融会古今,纵贯中外,将管理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深入研究,指导实际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长此以往,在此基础上将形成与产生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出现中国自己的管理科学学派。

“立地”亦可理解为管理科学研究问题要本土化的概括表述,特别指能够解决中国管理本身的,即本土的、实际的管理问题;同时,本土化还指在解决中国管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意义的管理科学新理论,完成理论创新。

“顶天立地”的研究,一方面,要求管理科学研究人员加强对我国管理实际的了解,对现行政策的了解,抓准共性、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纷繁而复杂的现实问题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关键科学问题,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发展管理科学理论,并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科学主要的研究要求可以概括为:抓准问题导向、凝练科学问题、完成理论升华、指导解决实际。

8.发展战略与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工作要求

(1)战略研究的重要性与定位。

加强对战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这次战略研究既是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也会对我国管理科学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明确本次研究的定位。这次战略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为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而进行的,包括研究制定“十一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与遴选确定“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即定位在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但是研究工作一定要站在国家与管理科学整体发展的高度与视野下进行。战略研究的结果应更加有利于发挥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会有利于科学家发挥自由探索的创造力。

(2)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

制定正确的管理科学发展战略与进行“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遴选研究,在指导思想方面必须树立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科学基金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趋势与主要特点,在实施发展战略的科技活动中遵从科学发展规律,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快速地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与遵从基础研究的规律,为基础研究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依靠专家,即充分发挥科学家的群体智慧,制定并共同实施以保障学科健康发展的战略。

(3)战略研究的总体目标与研究方法。

研究应在兼顾国家、社会、政府与企业界需求,分析国际管理科学前沿与科学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对我国管理科学与各分支学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管理科学的“科学发展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以科学制定管理科学部“十一五”的科学发展规划为目标导向,以遴选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为落脚点,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问卷+会议)、综合分析集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制定“十一五”科学发展战略和遴选确定优先资助领域。

(4)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①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各分支学科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研究;

②在对国内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理论发展趋势预测;

③我国管理实践活动对本学科发展的需求的分析;

④明确“十一五”管理科学部与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指导思想;

⑤确定“十一五”管理科学与各学科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资助领域,特别是学科交叉优先资助方向;

⑥研究与提出管理科学部的学科资助政策、资助格局,促进学科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对策等。

(5)对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

“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研究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先进性与导向性。要十分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这是研究结论科学性的前提与保证,要用科学的方法作政策研究。

研究的过程中要加强总体设计、相互联系与协作。本次战略研究是管理科学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分支学科的发展,更要为总体服务,使之成为总体战略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拼盘,各研究组之间要加强交流讨论。

研究中要进行开放式研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参与意见,包括做好本次战略研究的宣传工作;适时在管理科学部的网页上发布研究进展、战略研究阶段报告稿,邀请全国管理科学学界、海外华人管理科学家、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界人士参与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在工作中,管理科学部要发挥好组织领导与协调作用。本项研究工作计划在2005年年底以前完成。

9.结束语

因时间关系与笔者的学术与认识水平有限,本文中肯定有许多不当与疏漏之处,有些内容没有阐述与归纳完整,有的阐述与归纳也不一定准确,有的只是为了提出问题,或提出方向性研究思路,以起到抛砖引玉,引发研究讨论之用。

参考文献:

[1]Method for priority determin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40,Unesco,1978.

[2]Technology futures analysis methods working group.Technology futures analysis:Toward integration of the field and new method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04,71:287-303.

[3]Pitman M.Matc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Future Needs.AdHoc Meeting“Experts on Government Foresight Exercises,14,September,1994,OECD,Paris(RoomDocument No.9),1994.

[4]郭重庆.中国企业缺什么?——管理是生产力.管理科学学报,2001.4(4):1-8.

[5]成思危.管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管理科学学报,1998,1(1):8-14.

[6]陈晓田.科学基金与管理科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7]许康,劳汉生.中国管理科学化的历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评价与管理》2004年3月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