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园林分类

中国园林分类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按照隶属关系,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三类。若寺庙建在市区且仅有建筑物,则不能称其为寺庙园林,只有当寺庙兼有林木、草坪、水池等园林要素时,才能称为寺庙园林。
中国园林分类_中国旅游文化

一、中国园林分类

案例思考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见图5.4)。

图5.4 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修复。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处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四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它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它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它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占地4.1公顷,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四年(1509年),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多次改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见图5.5)。

图5.5 拙政园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卅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东部有天泉亭、芙蓉榭等景点。

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忽而疏阔,忽而幽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思考:去北京,当然要逛颐和园,到苏州,岂能不游拙政园。同样是园林,颐和园和拙政园的风格存在哪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按园林隶属关系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颐和园和拙政园的占有者不同,前者为皇家所拥有,后者是私人所建。按照隶属关系,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三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起源最早,约在奴隶社会便出现了,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场所,有的还有处理政务的功能。北方的皇家园林往往利用真山真水,并集中了各地建筑中的精华。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洁白的玉石雕栏,精美的雕梁画栋,色彩浓烈,装饰富丽堂皇。保存至今的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有以下几个特征。

1)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家能够利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把大片山水风景据为己有,因此多数皇家园林都具有真山真水的地貌,形成风景绝美的天然山水画卷。

2)皇权寓意浓厚。首先,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其次,建筑物高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辉煌。

(2)私家园林

如果说皇家园林是一曲繁复瑰丽的交响乐,那么私家园林则是一曲朴素恬淡的短小牧歌。它们为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等所私有。为了美化生活环境,他们多在府邸宅院内特辟富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园地。这种倾向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受到重视,汉、唐时期发展迅速,明代达到高峰。古籍里大多称这种园林为园、园墅、别墅、别业、山庄、草堂等,如汉代袁广汉在洛阳邙山筑园,唐代诗人王维建有辋川别业。现存私家园林有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扬州的个园、东莞的可园等。私家园林的特点如下。

1)规模较小,以人工造景为主。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巧妙地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通常以粉墙、花墙或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意蕴无穷。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

3)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及精美家具。

4)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每一处园林均有自己明确的主题意境,各具千秋。

(3)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包括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园林和历史名人(如黄帝、大禹等)的纪念性祠庙园林。若寺庙建在市区且仅有建筑物,则不能称其为寺庙园林,只有当寺庙兼有林木、草坪、水池等园林要素时,才能称为寺庙园林。

已知的绝大多数著名庙宇都是园林式庙宇,如南京的栖霞寺、天台山的国清寺、当阳的玉泉寺、长清的灵岩寺,佛教称之为“天下四大丛林”。此外,苏州的通玄寺、寒山寺,杭州的灵隐寺,扬州的大明寺,成都的武侯祠,乐山的凌云寺,峨眉山的万年寺及武汉的宝通寺都形成了园林格局。

寺庙园林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开放性,寺庙不是专供私人享乐,而对香客和游人敞开;二是稳定性,寺庙较少受到战争破坏,也很少因政治动荡而毁弃,寺庙有田业和财产,能长期保存;三是天然性,寺庙占有名山大川,一般不在闹市建筑,它情趣自然,人工与天趣相融合;四是神秘性,寺庙营造佛界仙境氛围,如放生池、神像、音乐、缭烟都具有宗教刺激和感悟性,佛教的极乐世界、彼岸净土都幻若神仙境界。

资料链接

南京栖霞寺

南京栖霞寺坐落在南京市东北的长江南岸的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二年(484年),高士明僧绍者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栖霞寺在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后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今天的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见图5.6)。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图5.6 南京栖霞寺

2.按园林分布地域分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环境不同,经济和文化发展不一,中国古典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等,其中以前三者为主体。

(1)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尤以北京皇家园林和王侯府邸园林最为典型。因北方地域宽广,又大多位于古都,因此园林面积广袤,建筑高大,装饰富丽堂皇;又因受自然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及常绿树木都较少。其风格比较粗犷,多野趣,各种人工建筑厚重有余,委婉不足。当然也不乏仿效江南私家园林的小巧之作,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便是模仿无锡寄畅园的杰作。

(2)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镇江等地,其中尤以苏州园林最为典型。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和留园被誉为“四大名园”。由于江南地区气候温润,自然风光秀丽,盛产叠山所需之湖石、黄石等,造园条件明显优于北方。而且自唐宋以来,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文化昌盛,自古即以文人才子迭出著称。其中许多文人士大夫往往亲自参与园林的营造,因而使得江南园林成为典型的文人园林。

江南园林多属私园,以宅园为主。其规模小但充分利用一切空间造景,即使墙角、路面也精心点缀,故屈曲多致,虽小而足供观赏。多奇石秀水,玲珑纤巧,轻盈秀丽,色调朴素淡雅,栗柱粉墙,灰砖青瓦,韵味隽永,富有田园情趣,身入其境舒适恬淡,称之为“城市山林”最为贴切。然而,多数达官巨富、文人骚客为颐养天年而筑的园林,意境多趋向于消沉。苏州、杭州、无锡、扬州、镇江以“园林城市”而闻名。

江南园林的艺术造诣最高,常被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成为后人效仿的范例。

(3)岭南园林

最早的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佗,他仿效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大举兴宫筑苑。南汉时的“仙湖”是现存的九曜园的前身,它的一组水石景“药洲”尚保留至今。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提高,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旺,逐渐影响到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

岭南园林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其发展历史比较晚,曾师法北方与江南园林,因而风格在二者之间。其建筑物高而宽敞,色调艳丽多彩,纤巧繁缛。因地处珠江三角洲,受商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和布局上显出某些外域色彩。不仅某些局部和细部的做法如西洋式的石栏杆、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甚至个别园林的规划布局亦能看到欧洲规整式园林的模仿痕迹。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岭南四大名园”,至今保存完整,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余荫山房最为有名。

资料链接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见图5.7)。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余荫山房中有一幅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图5.7 余荫山房的廊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