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时间:2023-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许多著作中论及利益问题,并且深刻揭示了利益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党的人民利益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确定奋斗目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利益不懈奋斗。

第三章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利益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根本动因,是激励人们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奋斗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许多著作中论及利益问题,并且深刻揭示了利益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恩格斯指出:“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2]人的一生总是同吃穿住行等客观需要联系起来的,这些客观需要的满足程度就表现为利益,因而列宁把利益称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3]。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公开号召人民群众要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并声明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党的人民利益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确定奋斗目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利益不懈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人民利益的核心内容,在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党在新世纪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目标,对党的人民利益观进行了新的全面而深刻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它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发展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我们取得的新认识、新思想、新观点,一定要落实到更好地指导实践上来,落实到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其先进性质不变,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坚持“三个一致性”,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5]。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6],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所在。无产阶级革命与历史上的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这种利益要求,规定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世界各国的大多数争取执政的政党都宣称要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西方一些国家之所以社会福利搞得不错,工人罢工或新社会运动是其根本动力,而能否自觉地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区分无产阶级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不论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形成了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艰难险阻,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上前台为民执政,完全是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党的执政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里,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民群众的委托行使领导国家的权力。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表明,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只有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始终树立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人民群众合格的公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