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

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主要研究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学科主要研究其他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二者的结合,反映的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二、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六个二级学科之间是有着内在关联性的,各二级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同时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一级学科的建设具体要落实到各二级学科。一部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的综合性高校,下设了数量不等的二级学科博士点,这些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有一个如何处理好各二级学科点的关系。大部分高校只有一至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也有一个如何集中学校各学科的力量来建设一个或两个学科点的问题。这里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好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其他二级学科点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的特点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这一学科要坚持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来进行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这一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对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学科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骨干人才。

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规律和方法。主要的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主要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党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之间是研究理论本身与研究理论发展过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要回答的是基本理论问题,为什么这些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重点是在于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要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怎样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从发展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它的重点是在于过程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之间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二者研究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前者的重点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基本原理,后者的重点是研究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之间是社会主义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研究角度,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有更广阔的视野,需要理解和借鉴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各种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主要研究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学科主要研究其他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二者的结合,反映的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之间是基本原理与运用原理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揭示发展的规律,就是这两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前者是依据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后者是研究的特定对象,是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直接运用和反映。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其他二级学科点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这一学科旨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对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们党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发展史的研究,早在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就提出并布置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该所出版了大批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些专门人才。在我国一些重点高校,以及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编译局等国家研究机构有一批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我国学者做了更多的研究工作。我国学者还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史等角度进行具体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此外,国外一些学者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着重于思想史、学说史的角度,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着重于实际运动的角度。它包括思想来源、理论的形成和创立、以后的发展和传播。我们应该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的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一学科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理论研究方法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熟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能够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能够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思想和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通史,马克思主义国别史和阶段史,马克思主义专题史,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主要的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主要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之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发展历史与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当然包括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从这一点来看,这两个二级学科之间有内容的交叉,但二者的重点不同。前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的整个发展历史,所要揭示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后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所要揭示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一般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特殊规律体现一般规律。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无论是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共同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之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发展历史与在世界各国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两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内容有交叉,但重点不一样。前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的整个发展历史,所要揭示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一般规律并没有国别的区别。后者主要是研究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它体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发展构成的。对各个国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深入研究,将深化认识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之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发展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二级学科研究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本身,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研究的问题,重点研究发展的历史。后者是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是属于对中国历史发展研究的问题,重点研究发展中的问题。虽然二者都涉及历史的内容,但研究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学科建设要把握好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其他二级学科点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中获得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会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入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学科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代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内问题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本学科的重大理论前沿问题。

主要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党史与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之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前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后者研究国外(主要是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两个二级学科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区别在于,一个是中国的理论成果,一个是国外的理论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需要了解、借鉴和吸收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能够更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其他二级学科点的关系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变及基本思想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创新,国外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阐释,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人们就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并不断发展。“苏东剧变”以来,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而且更加活跃。在当代世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外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人的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二是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三是既批判资本主义又批评现实社会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研究;四是由马克思主义文本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等。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说和思潮尽管并不科学,但它毕竟是复杂多变的时代的客观反映,并在实际生活中曾经或者还在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严峻挑战。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分析各种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和思潮,并在比较研究中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专业是相邻学科专业,但偏重于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既考察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联系性,又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世界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它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学科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具有比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成为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生、演进及基本思想,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成为从事本学科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苏东剧变”的教训,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前景研究,当代国外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当代国外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评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研究。主要的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原因与教训,国外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国外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研究。

主要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西方哲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政治学,当代西方社会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二级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在前面已经有过分析,在此就不再重复。

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围绕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专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的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近些年我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研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已经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和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要把理论研究同了解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从历史和理论结合的角度,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研究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人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学科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掌握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骨干专门人才。

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理论宣传、党政工作等。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中国近现代史“三个选择”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规律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规律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研究,科学的历史观教育研究。主要的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选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著作选读,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近现代史概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研究。

主要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二级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在前面已经有过分析,在此就不再重复。

6.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二级学科点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博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学科信息处理、学术交流与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主要的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政治观教育研究,人生观教育研究,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当代西方思潮及其影响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主要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并不是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二级学科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涉及的内容,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并不研究这些理论内容,而是研究自身的教育规律。可以说,其他二级学科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教学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科学、更丰富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六个二级学科从目前的分布来看,呈现的基本特点是,大多数学校的学科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三个二级学科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两个二级学科点只是在个别学校布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这一二级学科是新增的,布点的工作还刚刚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布点的情况,基本上符合实际的,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前三个二级学科点在各个高校都有比较雄厚的研究力量和较好的研究基础,而且这三个学科的适应范围也比较广。其余的二级学科在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很好的研究基础,研究队伍也比较薄弱,因此,在整个学科建设中是一个薄弱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