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这是共产党对不住边区人民啦”

“这是共产党对不住边区人民啦”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延安保卫部门得到报告,准备逮捕那个农民,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不仅制止了逮捕,还引起了他的深思。映入毛泽东眼帘的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完材料,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在贫瘠的陕北,老百姓难得有一个好收成,却负担过重,难怪心里有气要骂人,这是共产党对不住边区人民啦!”大生产运动发挥了更大作用,不仅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得到了人民的欢迎,还改善了机关和部队的生活。

二、“这是共产党对不住边区人民啦”

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毛泽东曾亲自对他讲过一个自己被骂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42年8月。

一天,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延安小礼堂举行各县县长联席会议。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转瞬即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只见一道闪电穿进礼堂,紧接着一声巨响,一根木柱被劈断,柱旁坐着的延川县代理县长李彩荣被击倒在地,当场身亡。

消息传出,街头巷尾、沟头塬上人们议论纷纷。有个农民气呼呼地说:

“老天爷不开眼,雷劈了个县长,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

诅咒毛泽东被雷劈死,这还了得?!

延安保卫部门得到报告,准备逮捕那个农民,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不仅制止了逮捕,还引起了他的深思。他想一个普通农民说出这样的话,肯定事出有因,这说明我们工作中肯定存在问题。

毛泽东静静地思考边区的情况:

边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占总面积达67%,且大多为荒山秃岭,土地贫瘠薄收,平均亩产粮食仅30斤左右;城镇仅有少量简陋的作坊、店铺,1936年只有职工100人,工业年产值仅2500元。正因为如此,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既是为抗日找出路,也为解决军队供养问题,即进行了东征。

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后,国民政府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每月拨军饷60万元给八路军,国内外有些捐款,如宋庆龄1938年曾汇款6万元,香港汇款50万元。这些款项虽不多,但还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

从1939年开始,日军向抗日根据地大规模“扫荡”,实行经济封锁。与之相配合,蒋介石在政治谈判和军事反共均未达到目的情况下,也动用经济手段,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妄图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困死在西北这块贫瘠的地方。自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蒋介石耗费巨资,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至河滨,修筑了绵亘数省的五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就筑有1.1万个碉堡,沿陕甘宁边区周围屯兵20多万人。到1941年第二次反共高潮时,包围边区兵力已达40万人。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扣压了八路军的军饷。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人数减少,根据地区域缩小,总人口减少,财政经济困难到了极点。边区干部和留守兵团官兵的生活异常艰苦:每人每天仅5分钱的菜金,每月只有1元钱的津贴,就是毛泽东每月也只有5元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每月4元钱,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月津贴是800元。

由于日军和蒋介石的封锁,边区的土特产不能大量出口,军工器材、医药用品也不能进入边区。

纸张也奇缺,抗大学员一张纸,往往要用4至6遍。纸张紧张的时候,连《解放日报》的印刷也成问题。

边区农民群众的具体情况怎样呢?毛泽东曾委托西北局派出调查组,1941年9月,李卓然率柯华、秦川、石峻、魏啸天、吴文遴等去了固临县。

两个月后,《固临调查》材料放在了毛泽东的案头上,反映的情况是脱产人员猛增,财政收入锐减,人民负担加重。映入毛泽东眼帘的是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1937年,脱产人员1.4万人,征公粮1.4万石(每石150公斤),群众人均负担1升;

1941年脱产人员达7.3万人,征公粮20万石,人均1斗,占群众年收获量的12.76%。

这说明群众的负担呈几何级数递增啊!

况且这几年来边区的自然灾害一直未断:

保安发生雹灾,延安等地发生瘟疫,仅盘龙一区就有500多人丧生。

盐池、靖边飓风蔽日,数月不停,成千上万的房屋、牲畜以及几乎所有的庄稼毁于一旦。

看完材料,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在贫瘠的陕北,老百姓难得有一个好收成,却负担过重,难怪心里有气要骂人,这是共产党对不住边区人民啦!”

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人民的救星,无权盘剥人民。那么如何减轻人民负担,又能渡过难关呢?

最近两年虽然党中央和边区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开展生产运动。但效果还是不大,人民负担还是太重啊!

于是毛泽东决心开展更大规模的大生产运动,切实为人民谋福利。

大生产运动发挥了更大作用,不仅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得到了人民的欢迎,还改善了机关和部队的生活。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击退国民党的反共磨擦,提供了经济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