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医改“时间表”看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从医改“时间表”看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时间:2023-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医改备受国人期待,这两份文件中的“时间表”,对百姓未来求医看病有望得到的实惠进行了探求,也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于是,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必须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把民生放在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也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根据医改“时间表”,人民大众对医改终有乐观的期待。

案例一:从医改“时间表”看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两份文件于2009年6日至7日相继公布。新医改备受国人期待,这两份文件中的“时间表”,对百姓未来求医看病有望得到的实惠进行了探求,也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2009年:开始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根据《实施方案》,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009年: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2009年: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根据《实施方案》,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根据《实施方案》,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

2010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根据《实施方案》,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2011年:城镇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20元。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2009—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逐步推开。根据《实施方案》,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国家将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2009—2011年:每县至少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根据《实施方案》,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09—2011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根据《意见》,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根据《意见》,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新华网:《从医改“时间表”看百姓未来所得实惠》。

思考讨论

1.你如何评价本案例中的医改“时间表”?

2.结合案例,谈谈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案例评析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能力差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中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于是,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必须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把民生放在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也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这次新医改方案的正式公布,医疗体制改革有了新的方向和指导,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方向是前进的。根据医改“时间表”,人民大众对医改终有乐观的期待。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部分内容的辅助教学,或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