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意象是城市建设者的主观,城市意境

城市意象是城市建设者的主观,城市意境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是人们重要的居住环境,相比于农村,它一直是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人类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城市的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之多,笔者在这里试图提出“城市意境”这一概念,作为城市环境建设最高的美学追求。城市意蕴可以看做是城市意境的内容,它是城市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功能上的特色成为城市意境中的主题,它是城市意境中意的重要构成因素。

城市是人们重要的居住环境,相比于农村,它一直是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人类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如何打造美好的城市环境,自有城市以来,一直是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城市的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非常之多,笔者在这里试图提出“城市意境”这一概念,作为城市环境建设最高的美学追求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它通常用于以诗歌为代表的艺术领域。意境建立在意象的基础上,意象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形象较之于自然形象的不同,在于它是人创造的,准确地说,是艺术家创造的,所以这种形象中有艺术家的情感与思想,这情感与思想可以统称为“意”,艺术家的“意”在艺术创造中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形象间接地表达出来的,这“象”实质是物态化的意。以梅花为例,自然界的梅花许多人都看过,它开着素淡的花,没有叶子,枝干遒劲,有一点清香。仅此而已。然而在林逋的笔下,梅花光彩照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花还是梅花,但是我们似乎感到这梅花的形象中有那么一种意味。这意味当然不是自然界的梅花本就具有的,而是林逋创造的,林逋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渗透进梅花形象,从而使这梅花形象不同于自然界的梅花。尽管自然界的梅花是相同的,但是出现在不同的诗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却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有不同的意味。在中国美学史上,我们将这种融汇于艺术家“意”的“象”称之为“意象”。“意象”与“意境”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来说,意境比意象,其象更鲜明,更有特色,其意更深刻,更丰富。中国的学者经常引用唐代司空图的话“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来描述意境的特点,其实是想说,意境很有魅力,让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中国美学认为美就在这意象——意境上。

能不能将这一理论移到城市来呢?应该说可以。美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凯文·林奇的《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文译本为《城市意象》)就是讨论城市意象的,而且林奇对意象的理解也跟中国美学对意象的理解一致。林奇说:“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环境存在着差异和联系,观察者借助强大的适应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事物进行着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尽管意象本身与筛选过的感性材料的互相作用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但如此产生的意象仍局限并看重于的所见事物,因此对一个特定现实的意象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会迥然不同。”[1]林奇强调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对的。不过,林奇在这里谈的主观是观察者的主观,即城市欣赏者的主观,其实,还有一个主观,那就是城市建设者的主观。我们现在讨论城市意象主要是讲建设者的主观,所有的城市建设者在建设城市之初,都在头脑中构思着未来城市的蓝图,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观念与情感渗透到城市建设中来,它所建设的城市意象是其理念与情感的对象化。这由城市建设者创造的城市意象由无数不同的欣赏者进行着无数不同的再创造,这无数不同的再创造的城市意象出现在欣赏者的脑海里,给予欣赏者不同的美的享受。

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城市欣赏者对城市意象的欣赏,而是城市建设者对城市意象的建构。这样一种建构需要考虑到哪些重要因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城市意蕴、城市节点和城市结构。

首先是城市的意蕴。城市意蕴可以看做是城市意境的内容,它是城市意境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什么东西构成城市意蕴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三:城市的功能、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历史

城市的功能可以分为共同功能与特色功能。城市是有着共同功能的,这共同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宜居。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也许来到城市并不是为了寻着一个宜居的环境,然而当在城市安下家来,却不能不把是否宜居摆在首位。城市的规划者在规划城市时,应该想到这一点。然而实际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城市规划者在为这个城市做规划时考虑得最多的往往是城市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宗教功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偏颇。从环境美学的立场来看城市,优秀的城市首先应该是宜居的城市。将宜居放在城市意象构建的首位上,最大的好处是易于造成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将城市当成自己的家。只有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了家园感,才能说得上这个城市具有了魅力。中国江南的一些小镇,都具有很好的居住功能,像江苏的周庄,住房临街,街临小河,河上有多座小桥横架,方便两岸往来。

尽管所有的城市有着大体一样的功能,但是不同的城市仍然有着不同的定位,有些城市重在政治地位,有些城市重在工业地位、商业地位,还有些城市则主要以教育而著名。城市功能上的特色成为城市意境中的主题,它是城市意境中意的重要构成因素。

美国大城市纽约与华盛顿的区别是如此分明,纽约因为重在商业,因而有着众多的繁华大街,有众多的摩天大厦,而金钱无疑是它的灵魂,经济的活力是它的主旋律;华盛顿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是美国的首都,功能上的鲜明性,使这个城市成为美国文化的集中代表。宽广的华盛顿广场以及广场上那高高耸立的华盛顿纪念碑,还有雄伟的国会大厦、朴素的白宫综合起来成为美国的象征。

功能上的突出,最易见出城市的特色,其次是文化。广义上的文化是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我们这里说的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每个城市在精神文化上有其特色,这种特色也许跟城市的特殊功能有关系,也许没有关系。精神文化最易见出的特色是宗教,如耶路撒冷,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城而著名。特色文化可以是现代的文化,也可以是历史文化。像美国的硅谷以电子工业密集而著名;而雅典则因其保存了众多的名胜具有特殊的魅力。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化,只是其丰富程度不同,特色不同。对于构成城市的意蕴来说,最重要的是特色文化。美国新奥尔良市,文化特色十分鲜明,这座密西西比河边的小城是爵士乐的发源地,一到晚上,各种爵士乐在酒吧演奏,来自各地的歌手与普通游客共同高歌,尽情宣泄,满街的游人与绣楼上的仕女对抛彩色珠练,头顶上一条条彩色丝带飞舞。狂欢的人们简直要将这座小城掀翻。这座城市有鬼节的习俗,所以好些商店还出售骷髅艺术品。特色文化一方面来自传统,另一方面也来自新生活打造。中国青岛以啤酒著名,近几年青岛人举办国际啤酒节,也构成了一道特色。杭州是国际上著名的旅游城市,现正在举办国际休闲节,将旅游扩大到休闲,应该说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举措。只要坚持下去,也许过一些年就成为这个城市的特色了。

谈到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历史。那些成为历史的文化,积淀为城市的意蕴,往往成为城市的名片,甚至成为城市的灵魂。城市犹如老酒,年代愈久愈香。拥有悠久而又丰富的历史是城市的骄傲,现代人没有不珍惜城市历史的。城市的历史当然可以体现在它的文字资料上,但是,最可贵的还是它的物质遗存。它们是城市最生动、最具体、最亲切的记忆,正是它们联系着城市的昨天与今天。德国特里尔城有一座老井,井水清冽,来到这座老井,品尝甘甜的井水,你就觉得古人离你很近。中国河北承德本来只是一座小城,但它曾经长期是清代皇帝的行宫,建在这座城市的清代皇帝的别墅避暑山庄成为这座城市的中心,同样也成为这座城市的最重要的意蕴。

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遗憾的是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的历史遗迹太少,有些城市试图弥补这种缺陷,造了许多仿古园,诸如唐城、宋城等,这些作为旅游开发,是有价值的,但它并不是这个城市意蕴的组成部分。罗马城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种种原因,它也没有将古城完全保存下来,只是保留了极少数重要建筑,如公元前四世纪建的万神殿,还有大量的古建筑的废墟。罗马人将这些废墟精心地保护起来。这些废墟的历史价值也许在某些方面不及完整的古建筑,但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它的毁坏是历史造成的,它也就记录了一段历史。

人是有历史感的,历史借助文化而传承,而文化又凝聚在文物上。今天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继承,今天的文化集中体现在城市的现实功能上。城市文化从深度和广度上多维地延伸与展开,形成一条文脉,一种精神,一种强大的生命的力量,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一种既可让人感受又可让人思考的意味,这就是城市的意蕴。一个城市拥有众多的文物,此城市必然具有魅力。文物由于具有不可复制性,因而它的价值可以说无可估量。有许多城市,历史悠久,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是史书上有记载,没有文物留存,此座城市的审美意蕴就打了很大的折扣。

城市的意蕴是历史地形成的,也是现实地打造的,历史支撑现实,现实丰富历史,这就是城市意蕴的生长点。当然,历史对于城市意蕴的丰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不是说,现代的城市就没有意蕴。重要的是,有没有特色,有没有活力。特色与活力要结合,特色不是矫饰,而是这个城市真正的活力所在。中国的深圳,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的历史,但这个城市有活力,它的活力又以它的特色体现出来。尽管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概括它的特色,但是只要去过深圳的人,都会对深圳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圳市政府前铜牛的雕塑,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深圳人的开拓精神与创业精神。

城市的意蕴体现在城市的各种构成因素上,包括城市的软件——城市人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和城市的硬件——各种建筑与市政设施。所有这些因素,当它们成为感性的存在物时,它们可以说是城市的一个个节点,或者说是一个个斑块。所有这些因素对于城市意蕴的体现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些节点特别重要,有些不太重要。城市的意蕴正是通过最有代表性的节点显示出来的。每个城市,它的代表性节点是不一样的,比如罗马,它的最重要的节点也许是罗马斗兽场,是帝国大厦;而在华盛顿,它的最重要的节点则是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广场。找准自己城市最为重要的节点,精心打扮它,推出它,是彰显城市意蕴的重要手段。

每个城市都有它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节点,这些景观节点可以分为人文、自然两个系列。人文又可分为历史、现代两个方面,拿武汉市来说,它的人文节点是非常丰富的,历史性的人文景观节点有黄鹤楼、首义指挥部、古琴台、归元寺、长春观、汉阳铁厂、江汉关、租界,等等,现代的人文景观节点,则有国际会展中心、江滩、建设大道、火车站、武汉大学,等等。

城市是需要标志性的景观的,这标志性景观可以是人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标志性的景观,可以看做诗歌意象中的诗眼。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开矣。”[2]河北承德的棒槌山,是承德的重要标志。进入承德,远远地就见到了这座山。它颇具特色的造型,让人永远难忘,连同它所在的城市。每座城市都可以找到这样的诗眼,武汉有黄鹤楼、岳阳有岳阳楼、南昌有滕王阁,它们分别成为这三座城市的意境的诗眼。当然,一座城市可能不止一个诗眼。纽约哈得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像无疑是纽约意境的诗眼,不过,大都会博物馆、中央公园、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也许也是。而且诗眼也不是固定的,当城市新的意象形成时,它就出现新的诗眼,原来的诗眼也许就降为平常的景点了。

在城市意境的建造中,许多的节点如何组合是极为重要的。它相当于一首诗的结构。一首诗中有许多个形象单元,它们相当于城市景观节点,这些形象单元不是孤立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形象单元处于何种位置对于城市意境建造特别是建造何种意境关系极大。

这里有几个基本的原则是需要遵循的。第一,功利原则,城市作为人生活的场所,它的结构当然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里,方便就提到了首位。方便不方便影响的不只是人们办事的效率,还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总体评价。虽然审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功利总是干预这种评价。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城市某一景区游览,虽然为其优美的景观所陶醉,但是一旦你有某种需要,比如想打个电话却不能找到电话亭时,你对这个地方的美感就大打折扣了。就城市的结构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共场所的设置要尽量方便市民和外地来客。这里可以按其影响力的大小,分成三类:第一类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这些场所关系城市与外界的联系,也关系市内各色人等的户外活动。空间设置是否合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时间的付出,而时间的付出是否能降低到最小,不仅影响到实际的效益,还影响到人们的心情,影响到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总体评价。有些城市有两个机场,一为国际,一为国内,虽然有其必要性,却因两个机场相距甚远又无地铁或轻轨连接,让要转机的旅客叫苦不迭。第二类为重要商场、银行以及重要的政府办事机构,这些也是人们常去的地方,流动人口也极多,与第一类公共场所比,也许它们对时间的要求不那么突出。第三类为学校、医院等。它们主要为某些有这方面要求的人所用,方便的问题同样存在,但较前两类为次,而对于环境则有特殊的要求。三类公共场所如何设置,还关系到居民住宅如何设置。老的城市居民的住房通常与公共场所混在一起,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为了将市中心更多地腾出来作为公共场所用,居民的住宅则往郊区移,于是在城市边缘地带则有许多居民的居住小区。此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让市中心地带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也考虑到市郊一般环境较好,但上、下班两段时间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极度紧张,为此,城市通常采取建地铁的办法解决,效果还不错。近些年来,人们觉得住在城市中心区更能享受城市的繁华,于是,又开始在市中心区建住宅区,当然主要是高层住宅区。如何方便全体市民的生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城市的布局上就有许多文章要做。

第二,审美原则。审美原则是功利原则的一种补充。一般来说,功利原则是摆在第一位的,在功利原则的基础上将审美原则考虑进去。这就是说,在城市各个节点的设置上,在不影响功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让人们在方便之余还能感受到美。比如,一条街道的规划,首先当然必须考虑到这条街道的功能,将各种必要的设施安排进去。在此基础上,则须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审美疲劳。过去单调的街道景观是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的,这就需要有所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不能太乱,应有节奏感,有层次感。在这个方面,其实是可以参考文章或音乐的做法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设置高潮,如何铺垫,如何适当照应,都需要精心考虑。一般来说,在同一城市,尤其是同一条街道,要尽量避免使用同一套设计图纸,不应让两栋建筑完全一样。美国华盛顿好些街道是由别墅构成的,然而从街的这头走到那头,没有两座别墅是完全一样的,尤其是相邻的别墅。强调在同一城市不建外观完全一样的房子,一是便于识别,二是为了美观。

功利原则与审美原则的关系,通常是审美服从功利,审美以功利为基础,但是,在城市规划中有时也可能让功利适当地为审美做出一些让步。为了景观的需要,街道适当地做某些弯曲,有意绕过某些有碍观瞻的建筑,也是常见的一种城市规划手法。一般来说,街道当然以直为好,这可以省时,但并不是绝对的,直而过长的街道,审美效果比较差。即使这条街道集中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也会因为不断地视觉重复而造成审美疲劳。在不至于造成过大的功利损失的前提下,将审美原则提到突出地位也不是不可以的。

城市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交通来联结,所以街道、广场、桥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街道纵横交错,对城市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组织作用。各种不同社会功能、不同审美价值的城市节点,由于织进街道,不仅充分表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由于各节点的相互作用,增大了自身的价值。孤立来看,一座平常的小教堂实在不起眼,如果它临街,它在周围错落有致的大楼的映衬下,也许引人注目。而如果这小教堂门庭装饰确有其特色,它就马上得到彰显而放射出光辉。而一座没有被组织进街道体系的优秀建筑,就可能被埋没了。城市中的街道不能只是起着交通的作用,还起着组织景观、彰显景观的作用。街道的走向,既服从交通的需要,也服从审美的需要,要力求将两者最佳地结合起来。在某种情况下,也许让交通的需要服从于审美的需要。城市广场一般位于几条街道的交叉处,广场有大有小。大的广场,特别是城市中最大的广场,可以起着组织城市整体意境的作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赫尔辛基的市议会广场、上海的人民广场都属于这类广场。很多城市不只拥有一处广场,每一广场其影响都辐射到一定的街区,它们实际上起着组织周围的城市节点的作用。城市中的桥梁有两类:一类是跨水面的桥,一类是为缓解交通而建的立交桥。城市中的桥梁,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那跨水凌空的桥梁,不仅增加了人对水的亲和感,而且其造型本身也构成城市一道亮丽的景观,同时,它也起着组织河流两岸城市节点的作用,由于有了桥,两岸的城市节点连成整体。立交桥本来是为缓解城市紧张的交通而建的,现在它所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此。如果说摩天大楼是工业社会早期的形象代表的话,那么可以说,立交桥则是工业社会后期的形象代表。就城市意境的构造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广场,起着组织周围节点的作用,而且它自身也是非常壮美的城市景观。

城市众多节点的组织,虽然概括起来,不外乎功利的原则与审美的原则,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优秀的城市规划师既是优秀的工程师、经济师,又是优秀的艺术家、诗人。

关于城市意境,我们最后还需强调它的个性魅力。一首诗、一首歌曲,结构完整固然是重要的,但仅有这一点,充其量只是说明它是一个艺术品,还不能证明它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品。优秀的艺术品不仅艺术的基本要素具备,结构完整,而且必然是具有个性特色的,而且其个性特色是具有独创性的。城市也应该这样,从美学意义来看城市,城市是一件艺术品,是一首诗,一幅画,它有意境,这意境必然是具有个性特色的。如何打造城市的个性,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师们的重视,而其实,这个问题远远超出了规划师的工作范围。城市的个性涉及诸多方面,而且不仅有现实的,还有历史的,不仅有人文的,还有自然的,它是一种合力的产物。尽管如此,作为城市的领导者,城市的规划师仍然需要在深入认识自己城市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城市个性的发展方向,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虽然未必能完全达到期望值。这里有两种偏向是需要注意纠正的:一种是完全不顾及城市的历史,试图按主观意图建造一个新城,由于心目中没有历史,自然也就谈不上保存城市的历史风貌,特别是历史文物,也许,新城最后建起来了,因为割断了文脉,这座新城也就没有了根基,可谓得不偿失。另一种是对于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包括城市的自然、社会诸多方面不做深入的研究,也不对城市的未来做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想象,一任城市无序地发展。一般来说,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自己的发展规划,但是,有规划并不等于遵守规划,在城市的发展中,破坏城市规划的行为,并不少见。自然,在城市的发展中,需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地修编,但修编是一件严肃的工作,是需经过一定的程序的。

尊重规划,科学地、有创造性地执行规划,城市的建设才能有序地进行,城市的个性才能得以完善,其魅力才能得以彰显。

城市意境,城市美学的最高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