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

《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保卫马克思》基本内容介绍主要通过《序言:今天》来完成。这是重新探索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现实需要。这也意味着我们与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是无法分开的,自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法分开的。阿尔都塞非常清楚这一点,这正是他的哲学思想产生和整理出版《保卫马克思》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就是说,理论和思想始终是社会的理论和思想,是运动的思想和阶级的思想。

第一节 《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

《保卫马克思》基本内容介绍主要通过《序言:今天》来完成。这是阿尔都塞出版《保卫马克思》前的说明文章,全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面阐述写作和出版这本著作的成因和目的,也是他自己思想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背景;第二部分是全面介绍这本书的基本内容,重点是划分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的基本界限和思想,这也是阿尔都塞自己基本思想的阐发和思考。

一、写作和出版《保卫马克思》的成因和目的

1.出版的目的

阿尔都塞在文章的开篇谦虚地说,在1965年前后他写了几篇文章,现把它汇集成册想出版,其目的有三:一是有些文章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已找不到了,需重新寻找或重写,并与大家见面;二是“这些文章尽管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但他们都包含着一个思想,把它们汇集起来,这个思想就会显得更加突出”;三是“我把这些文章按其本来面目保留下来,作为反映某一段历史的文献资料”。

2.《保卫马克思》的内容提要

这本书是时代的产物,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的著作所进行的研究;二是对他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的答复性文章;三是通过对戏剧的分析,从而阐明自己的哲学思想。阿尔都塞说,从方法论角度讲,虽然这本书保持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不变,但在完善文章的背景资料、注释细化、部分地方恢复原貌等方面也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写作目的和自己思想产生的原因

(1)这是重新探索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现实需要。阿尔都塞说:“历史把我们推到了理论的死胡同中去,而为从中脱身,我们就必须去探索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说,整个欧洲的历史现状特别是政治形势和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形势,不得不要求我们深思许多问题和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具体来说,第一,人民阵线和西班牙战争、真正的世界大战等严酷的世界战争现实,把我们推到了时代的前沿,使我们得到了考验和锻炼,我们加入了共产党。这也意味着我们与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是无法分开的,自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法分开的。第二,整个战争结束后,我们和整个社会一同又把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党所领导的“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中去”,哲学和理论的使命也就紧随其后,要静下来重新研究现实问题、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这种现实的变化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大罢工、群众示威、斯德哥尔摩宣言和和平运动”。在哲学方面,就是哲学家像围猎野兽一样,处在一种狂热和盲目的学术状态之中,不认真研究学问,而是到处追逐所谓的错误,“漫无边际地挥舞‘要么是资产阶级科学,要么是无产阶级科学’”之“旗帜”,走向了极“左”的路线。所以,阿尔都塞指出:“马克思的著作本身就是科学,而过去,人们却要我们把科学当作一般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必须退却,而在这样的混乱状态下,必须从复习基本知识开始。”即从追索和研究基本理论和基本哲学问题开始。同时,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虽然人们的思维和理论研究没有也不会停步,但党内外和社会内部与外部的斗争形式却不同,我们一直被极“左”的思想所左右,理论和哲学的研究自然是不正常的,“我研究过去,正是为了说明现在和认识将来”。

(2)法国需要哲学。阿尔都塞非常清楚这一点,这正是他的哲学思想产生和整理出版《保卫马克思》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对这方面的原因阐述得十分系统和尖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兰西贫困”。法国的工人运动在历史上一贯缺乏理论素养。阿尔都塞借用海涅的话“德意志贫困”而得出“法兰西贫困”的结论。这一点从理论家的贫乏就可以表现出来。阿尔都塞说:“确实,除了马克思十分喜欢提到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以外,除了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蒲鲁东和对马克思主义懂得不多的饶勒斯以外,我们还有什么理论家呢?德国产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有早期的考茨基;波兰出现了罗莎·卢森堡;俄国有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意大利有能与恩格斯平起平坐的讨论问题的拉布里奥拉(法国那时却只有索列尔),后来又有葛兰西。我们的理论家又是谁呢?是盖德,还是拉法格?”与其他国家相比,理论的贫乏和理论家的贫乏是法国哲学贫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尽快培养出自己的理论家和哲学家是时代对法国的迫切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第二,理论传统的贫乏。阿尔都塞说,法国其他方面的传统十分丰富,唯独理论传统却显得贫乏。关于这一点,主要与19世纪和20世纪初工人运动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欧洲工人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伴随着相应的理论运动,即工人运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及理论家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工人运动的实践。关于这一点,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考茨基、普列汉诺夫、拉布里奥拉、罗莎·卢森堡、列宁、葛兰西等发展了这一理论。这种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但人的社会属性会改变,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会改变其阶级性。这也就是说,理论和思想始终是社会的理论和思想,是运动的思想和阶级的思想。继考茨基之后,列宁很现实地论证了这二者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工人运动的‘自发’意识,如果任其发展,只能产生空想社会主义、工联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工团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既然需要为建立和发展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和哲学而进行巨大的理论工作,这项工作只能由在历史、科学和哲学方面造诣很深的大知识分子来承担。”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法国以外的德国、俄国、波兰和意大利都出现了,而却在法国未能出现或出现的程度远远不够。阿尔都塞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国情不同。在其他国家,其社会、政治、宗教、意识形态和伦理条件使得知识分子无较大的权利,国家和政府“往往只给知识分子以卑贱和低微的职务”,知识分子只能与工人阶级站在一起,寻找“新世界”。这样,理论和工人运动,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就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以实现其共同的利益,争取得到“自由和前途”。而在法国,知识分子与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同一阶层,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理论革命和哲学革命就很难发生,理论传统和哲学优势就显现不出来,更不用说和哲学发达的德国等其他国家相比较了。阿尔都塞说:“在法国则相反,资产阶级曾经是革命的阶级。他历来善于争取知识分子参加到它所进行的革命中来,并且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夺取和巩固了政权以后,资产阶级继续使整个知识分子站在自己的一边。”同时,在资产阶级稳固政权以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残余就表现为唯心主义、改良主义(如饶勒斯)或实证主义。法国党不得不进行了大胆而耐心的努力,以消除‘工运中心论’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正是这样,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法国工人运动同知识分子长期相脱离,而知识分子对于形成真正的理论传统却偏偏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法国理论传统的贫乏是历史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故而发展哲学和出版“我”的著作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第三,哲学史的贫乏。阿尔都塞上升到民族性的高度来看这一问题。他说:“在1789年大革命以后的一百三十年里,法国的哲学史简直贫乏得可怜。”即使有也是保守的和一度反动的“唯灵论”的;法国哲学鄙视历史和人民,同宗教结成紧密的联系,反对一贯重视哲学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孔德等,就是典型的代表;“法国哲学的不文明和无知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一百多年以来官方哲学的愚昧思想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包袱,他窒息着工人运动中的理论努力”。所以,在哲学历史如此贫乏的基础上法国党产生了,在一直不断总结经验和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吸取营养,但一些惯性已养成,它始终带着政治传统的烙印,看不起理论的作用,看不起哲学理论的作用;虽然法国党也团结了一些知识分子,“但他们主要是些大作家、小说家、诗人、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在这些群体当中,只有极少数分子有较高哲学修养,我们需要哲学大师;我们患有“外省习气”即沙文主义习气,表现为“不愿学习外国语,并对法国疆界以外的思想和成果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但是,这种贫乏又不能尽快清除,因为斯大林主义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以及苏共二十大的冲击作用,对法国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就是我们不得不依靠自己去学会面对的现实”。法国需要哲学,法国需要哲学大师的结论就自然得出。

(3)这是我们反对教条主义和为完成“消灭哲学”这一任务的需要。阿尔都塞在这篇著作的第一部分的最后,主要从哲学本身的有关问题出发,讲出版自己著作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阿尔都塞认为,理论本身的形成和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革命和动荡的战争年代,要使理论得到正常研究十分困难,教条主义是研究哲学的天敌,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完善和发展,哲学的任务就是“消灭哲学”。

战争会耽误一代人,会影响整个哲学的发展。阿尔都塞说,一个政治组织和一种真正的理论修养,不是在一夜之间或靠简单的命令就能形成的。在战乱年代,“多少人被繁忙的政治任务搞得筋疲力尽,再也抽不出时间去从事科学的工作!”从法国历史来看,因战争,人们忙于政治事务,对科学工作欠下了历史性债务;“就哲学来讲,我们这代人充当了牺牲品,也就是说,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智力工作和科学工作,而一味地去搞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哲学家无路可走,就是有研究余地,也是从政治出发来对待哲学,人云亦云;同时,哲学界也无听众;有的所谓哲学家为了自己的研究能进行下去,不得不把自己伪装起来,有弄假成真的危险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是何等的岌岌可危”。

阿尔都塞强调,“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除了信念以外,没有任何可靠的大陆可言”。“教条主义说教一旦被证明在理论上一钱不值以后,我们就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为我们不能从事真正的哲学研究做开脱,那就是认为哲学本身是不能被研究的。”阿尔都塞在这里实际上是要强调,我们有能力也应该有信心研究和对待哲学。

(4)这是我们对马克思哲学著作再慎重和重新阅读与理解的需要。阿尔都塞说,对马克思哲学著作的态度也决定着“我”出版“我”的著作的态度和方法。就法国来看,对马克思哲学著作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激动,一种是否定,但否定的较多。有的学者读了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哲学著作以后,就受到了“哲学末日”的极大诱惑,误认为哲学就无存在的必要了,以讹传讹;有的就赶时髦,把哲学与实用主义或实证主义画等号;有的认为哲学是空洞的说教,可有可无,“便把哲学当作行动的宗教”等;更为严重的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和方法上的极端化错误导致的结果,是把科学主义和意识形态相混淆,给人们研究哲学和其他理论造成了思想混乱,这是危险的、可悲的和可怕的,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而随着教条主义的被纠正,对理论和哲学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使我们摆脱对待哲学上的外省习气。但又出现了所谓的自由和学风上的狂热。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一丝不苟地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通过创立他的历史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公开提出这些问题,并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保卫马克思》正是为此而整理出版。

二、《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和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在这一部分,阿尔都塞通过对《保卫马克思》中自己几篇著作的介绍,实质上抛出了他的整个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阐发了自己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创新之处和事实依据。

1.《论青年马克思》中的基本思想

阿尔都塞说,这篇文章看起来有批判哲学的神话色彩,其实,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和创新,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自己对问题的解答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

(1)问题与挑战。第一,阿尔都塞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怎么样了?他在理论上是否能站得住?如果能站得住,他有什么特点?”他说,在提出这些问题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疑问和无形的创新,如青年马克思的问题。有青年马克思的划分,就有一个与他的思想相关的人物思想的关系,主要是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的关系问题,由此引发的问题就会很多。第二,引发出的挑战性和全新性问题。阿尔都塞说,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性差异性问题,表现在具体形式上,就是“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是否存在一种认识论的断裂,以标志出新的哲学观的出现,还有关于断裂的确切位置这个连带产生的问题。正是在这个问题的范围内,研究青年时期的著作便具有了决定性的理论意义(是否存在断裂)和历史意义(断裂的位置何在)”。

(2)“总问题”和“认识论断裂”范畴的引入。阿尔都塞说,认识论断裂的标志是1845年马克思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其具体依据是此篇著作中的一句话“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他同时强调,为了搞清楚哲学历史形态和不同理论形态的差异性,可以引入新概念和新范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他自己说他就借用了雅克·马丁关于“总问题”的概念,“以指出理论形态的特殊统一性以及这种特殊差异性的位置”;他还借用了加斯东·巴什拉关于“认识论断裂”的概念,“以研究由于新科学的创立而引起的理论总问题的变化”。正是有了这两个概念,才研究出了自己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出了几个正确的结论。

2.多年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1)“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确确实实有一个‘认识论断裂’”。关于这点,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本人也是认可的,其依据就是据马克思自己说,“这个断裂的位置就在他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用于批判他过去的哲学(意识形态)信仰的那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这个“断裂”的前岸。

(2)“这种‘认识论断裂’同时涉及两种不同的理论学科”。这就是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与以往的意识形态相决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这是断裂后的双重成果。但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事实上把哲学与实证主义相混淆了。这也正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断裂”的依据。

(3)断裂前后的历史分期。“这种‘认识论断裂’把马克思的思想分成两个大阶段:1845年断裂前是‘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断裂后是‘科学’阶段。第二阶段本身又可以分成两个小阶段,即马克思理论的成长阶段和理论成熟阶段。”为了能更清楚和具体地说明问题,阿尔都塞还做了具体的划分和分析。

第一,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作:从他的博士论文到1844年手稿,也含《神圣家族》;第二,“断裂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两篇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了马克思的新的总问题,但这个总问题往往还部分地以否定的形式和激烈的论战和批判的形式出现”;第三,理论“成长时期的著作”:1845—1857年期间的著作,即马克思写《资本论》初稿时期的著作,含《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工资、价格和利润》;第四,“成熟时期的著作”:1857年以后的所有著作。

3.批判和保卫马克思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阿尔都塞在这篇著作的最后一部分,揭示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论要求问题。他认为,一是要善于确定概念和确定概念的位置;二是要具备各种理论形态和完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要有“总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前提;四是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要从认识论和历史的角度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研究马克思,要有辩证的无限循环升华的系统研究过程等。阿尔都塞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的。

小 结

本节或阿尔都塞的《序言:今天》这篇著作,是《保卫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之一,也可称得上是《保卫马克思》的序言。虽然篇幅不长,只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但揭示出来的问题却很多,且对问题的解释和阐发十分明确和尖锐,令人深思和开阔眼界。在这篇著作中所体现的几个观点,对我们现在和未来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阿尔都塞论述写作和出版《保卫马克思》的成因和目的这一问题中,首要的原因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问题。当时以西班牙为主的欧洲战争,使整个社会变得政治化和浮躁起来,人们被卷入社会的政治浪潮之中,大家开始不太关心哲学;哲学家们要么被政治形势所左右,要么盲目地搞学问,要么搞学术浮夸,要么就干脆放弃学术和学问。混淆了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甚至有被抛弃的危险。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态度再不及时纠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有濒临灭亡的可能。这是十分可怕的。阿尔都塞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和坚定信仰,再次证明了他是保卫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斗士,这种坚守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精髓。阿尔都塞使我们从法国哲学家的角度再度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永恒主题。阿尔都塞在这篇著作中所揭露的学术浮夸风,对我们今天的物欲横流、多元形态泛化、社会浮躁、学术腐败的反面现状,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对症下药”的“良方”。

其次,阿尔都塞是热爱祖国的哲学家。阿尔都塞在这篇著作中,从“法兰西贫困”到法国“理论传统的贫乏”,再到法国“哲学史的缺失”,进行系统的论述。他尖锐地指出,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法国是哲学贫困国。他要弥补和消除法国哲学贫困的现状,要提升法兰西民族的哲学精神。正如经典作家所讲的,没有文化和理论思维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阿尔都塞的这种精神,不仅是热爱科学的精神,而且是热爱祖国法兰西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永恒的精神。

再次,阿尔都塞在介绍《保卫马克思》的基本内容时,从“问题与挑战”到“总问题和认识论断裂”,再到“断裂”的具体阶段的划分,和对青年马克思、成熟马克思的著作的划分,非常严谨和求实,并且是十分谦虚。这种严谨和求实的作风,也正是阿尔都塞能真正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因素所在。这种作风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