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炎培与毛泽东谈历史“周期率”

黄炎培与毛泽东谈历史“周期率”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炎培等六人于7月1日抵延安,中共中央领导人隆重地接待了他们。黄炎培称赞毛泽东好记性。在毛泽东家里做客时,黄炎培注意到,“这里称毛泽东便是毛泽东,不大连用他的衔名”。黄炎培与毛泽东之间最为重要的一次谈话,是在毛泽东居住的延安窑洞中,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畅谈,即所谓“延安窑洞对”。在这次谈话中,黄炎培着重谈了周期率。黄炎培当时似已料到,在未来的国共对抗中,中共会取得最后胜利,在全国执掌政权。

案例三 黄炎培与毛泽东谈历史“周期率”

一、案例呈现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炎培等人隐隐感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将面临国共重开内战的危险。他们出于良心和责任心,想为国事奔走,尽自己所能,为促成国内“团结问题的政治解决”,促使国共恢复商谈,避免内战的发生,做一些工作。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与褚辅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钧等六人从重庆启程,乘飞机赴延安。机上六人都是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但他们去延安考察,不是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名义,也不是以党派的名义(褚辅成、左舜生、章伯钧分别属于国民党、青年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而是以个人的名义。

黄炎培等六人于7月1日抵延安,中共中央领导人隆重地接待了他们。当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不见了!”黄愕然,说我们还是第一次见面呀!毛泽东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欢迎美国杜威博士,你主持会议,在演说中说中国100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只有多少多少,失业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群听众中有一个毛泽东。黄炎培称赞毛泽东好记性。

在毛泽东家里做客时,黄炎培注意到,“这里称毛泽东便是毛泽东,不大连用他的衔名”。他还注意到街头的意见箱,对“人人可上书于主席毛泽东”,感到兴趣,予以赞扬。

对中共治理延安的情况,黄炎培考察得很细。通过实地考察,他在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强烈印象:边区政府对每一个老百姓都是关心和负责的。

黄炎培与毛泽东之间最为重要的一次谈话,是在毛泽东居住的延安窑洞中,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畅谈,即所谓“延安窑洞对”。

在这次谈话中,黄炎培着重谈了周期率。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说,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率。他特别提到了“人亡政息”的历史现象。黄炎培当时似已料到,在未来的国共对抗中,中共会取得最后胜利,在全国执掌政权。他以朋友的身份向毛泽东进言,希望中共在得到天下以后,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兴亡周期率的支配,避免历史上“人亡政息”的覆辙,保持政权,用好政权。他因为对中共寄予厚望,故有上述建言。

毛泽东听了黄炎培的一番讲话,当即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返回重庆后,黄炎培等六人把中共方面关于国共商谈的意见向国民党最高当局“很坦白地据实报告”,完成了在国共之间传递信息的使命。

听说黄炎培从延安归来,向他询问延安情况的人非常之多,黄应接不暇。他说:“我无法一一口头报告,在友谊上又不能不报告。”于是撰写和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作为公开答复。

——根据王春南《黄炎培延安行》改写,《人民论坛》2005年第2期

二、案例讨论

1.何为历史“周期率”?

2.历史“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有何借鉴和启迪意义?

三、案例点评

党的建设是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豪迈地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能不能搞好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而如何搞好党的建设,则要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探索,努力跳出历史发展的“周期率”。

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决定了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也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黄炎培难题”实质上提出了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执政才能保持长治久安的问题。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张,尤其是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黄炎培难题”的新求解。

四、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适用于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辅助教学。用于分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执政党是如何通过自身建设努力跳出“黄炎培难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