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的嫁接与肢解

人的嫁接与肢解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赛博格”是自然有机体与技术机器、技术手段的结合,它使原本完全“自然而然”的身体具有了机器的部分特性。在迈尔逊看来,基因改良食品是更广泛的赛博格世界的一部分,是赛博格形象的最好例证,能为人类生存提供更多可能性。“后人类”是经过技术加工或电子化、信息化作用形成的一种“人工人”。[45]但是,人就是通过“赛博格”被肢解与嫁接,技术使人或者变为天使或者变为魔鬼。

四、哈拉维的“赛博格”:人的嫁接与肢解

现代主义技术哲学家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用她女权主义特有的视角形成“技科学”思想,也就是将自然与文化定位于动态的、异质的实践过程,提出“情境知识”的客观性新主张。在她的技术主张中,“赛博格”(Cyborg)技术构想是她对人与技术关系的一种后现代式解读。

赛博格是受控有机体/生控体的隐喻,旨在通过控制技术来控制有机体,实现人与技术关系的控制,形成人—技共生体。唐娜·哈拉维在《半机器人宣言》一文中认为:动物和人类、有机体和机械、物理和非物理之间的分界“完全破裂”。这种“一个控制有机体,一个机器与生物的杂合体,一个社会现实的创造物,同时也是一个虚拟的创造物”就是“赛博格”。“赛博格”是自然有机体与技术机器、技术手段的结合,它使原本完全“自然而然”的身体具有了机器的部分特性。乔治·迈尔逊(George Myerson)在《哈拉维与转基因食品》中指出:现代生物技术使西红柿带有深海鲽鱼的基因,这不仅模糊了物种的界线,更模糊了植物与动物的界线,无性生殖技术则模糊了雄、雌两性在生殖活动中的分工。在迈尔逊看来,基因改良食品是更广泛的赛博格世界的一部分,是赛博格形象的最好例证,能为人类生存提供更多可能性。

“赛博格”打破了主客二分、自然和社会的界限。这也是后人类时代的基本特征,人不断物化,物不断人化,人与物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形成“后人类”。“后人类”是经过技术加工或电子化、信息化作用形成的一种“人工人”。运用更先进的电子、生物技术,则有可能超越自然人体原本的限度,造成在性能和机能上更加强大的新的人的身体。“赛博格”穿越了自然有机体和技术机器的边界,模糊了物理世界和非物理世界的边界。成为拼接在一起的消除了人和非人先在范畴的新存在。

现实生活中已经实践了这种“赛博格”。有报道称:日本一家公司研制出的“大力服”是世界首款全功能机械外甲,能使穿戴者四肢力量瞬间增加10倍。这款“大力服”名为“混合辅助四肢”系统,由日本Cyberdyne公司研制。“大力服”借助电池电力运转,整套装置重约7公斤。人脑通过神经系统发出运动指令时,衣服上的内置传感器因与人体接触,能接收到微弱的皮肤电流。这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通过解译传感器发出的信号,指导捆绑在人体四肢上的机械支架运动。“大力服”将在近期投放市场,帮助老年人和四肢残疾者增强活动能力。[42]

通过赛博格,人类的生存更加顽强,但人的自身却由不可取代性的高贵变成可取代性的一种物性存在。特别是“20世纪末期已使得天然和人工、灵魂和肉体、自我发育和外在设计以及其他诸多有机体和机械的界限模糊不堪,我们的机械显得如此生机勃勃,而我们的自身肉体却突然变得如此呆滞。”[43]而“‘赛博格’不仅正在改变这个世界,也正在改变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主体——人。‘新主体’的人无需担忧自己与动物、机器之间有某种‘亲属’关系,不再顾虑人与人之间只能达到部分同一,且容忍不同的意见和立场。人不再被理解为是上帝用泥土抟造的‘自然物’。相反,人制造机器且寄生于机器,机器成为任何一个普通人肢体的延伸,人也成为机器上的一个部件。这样的人即‘赛博格’,根本就不是从完美的原始统一体中分化而来的,因而也无需回归,它只是一个‘拼合’的混血杂种,却适应这个世界。”[44]

人文主义者看来,“理性是价值而不止是知识,是理想品质而不止是现实成就,是整体而不止是分殊,是体验而不止是逻辑。因为理性最终要反映与体现认知‘所以为人’的整体人性。”[45]但是,人就是通过“赛博格”被肢解与嫁接,技术使人或者变为天使或者变为魔鬼。不管是天使抑或魔鬼,人偏离了人自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