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而优则仕”与人生目标的确立

“学而优则仕”与人生目标的确立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而优则仕”虽语出孔子弟子子夏之口,但通常作为孔子的思想加以运用。他教诲弟子“学而优则仕”,[3]并且自己不断探寻出仕参政的机会。尽管孔子一生仕途并不得志,然而他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却历经朝代更迭,直到人类历史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

看看如今仍挣扎于各种考试中的学子们,便会理解这一命题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确定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引导一代代人把人生的坐标锁定在考场的胜利。它曾点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读书热情,使偌大的国家处处弥漫着书香,却也把人生的路径限制得非常狭窄。如何走出这个胡同,是今天的教育专家急切寻找的答案!

“学而优则仕”虽语出孔子弟子子夏之口,但通常作为孔子的思想加以运用。孔子,出生于春秋战国时代,他“目睹当时各种制度之崩坏,以为‘天下无道’,而常怀想‘天下有道’之时。故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因此,要恢复良好的政治秩序,“则莫如使天子仍为天子,诸侯仍为诸侯,大夫仍为大夫,陪臣仍为陪臣,庶人仍为庶人”。[2]也即,社会各阶层各安其位,各得其序,不得僭越。除此之外,还要恢复保持周朝长期社会稳定的“礼”,只有这样,和平和秩序才能重新建立起来。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社会思想彷徨无适的历史过渡时期,第一个提出了一个庞大的试图揭示人与社会总规律的治世之道,他勾勒了一个德政礼治的大同社会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孔子一方面有计划地传播他认为古代良好的社会秩序知识,广收门徒,奠定改良社会的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他主张参与政治,用政权的力量治理国家,完善社会。他教诲弟子“学而优则仕”,[3]并且自己不断探寻出仕参政的机会。孔子在鲁国短短六年的出仕生涯结束之后,曾心情惆怅地周游列国14载,希望寻找一位重用他的诸侯,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建立一个理想的政府和社会。然而,他却饱经磨难,被人称为“惶惶如丧家之犬”。尽管孔子一生仕途并不得志,然而他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却历经朝代更迭,直到人类历史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教育考试思想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