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尼各马可伦理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

时间:2023-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现在,这些思想已被收录在一本名为《形而上学》的哲学著作中。据说这部《尼各马可伦理学》原本是为了给学员上课而准备的讲义草稿,只因编纂者是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尼各马可,所以在标题署“尼各马可”而已。关于美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一说,并对其做出了解说。然而,亚里士多德却批判民主政治。然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尼各马可伦理学》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超解:一部讲述共同体的伦理学教科书

概述: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使人活得更好的伦理,指的是由共同体培养出来的美德,它意味着事物处于某种合理的“中庸”状态。此书于公元前4世纪出版发行。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被世人尊称为“万学之祖”。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与其师柏拉图不同,他提倡现实主义,推崇“中庸”式共同体理论。可以说寻求事物“合理的状态”,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亚里士多德虽是柏拉图(参见本书第2页)的学生,但其思想却与这位理想主义者的老师截然不同,他是声名远扬的现实主义学者。亚里士多德曾担任亚历山大大帝孩提时代的家庭教师,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堪称哲学代名词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指对超越具体存在的抽象概念的研究)思想,都来源于他所做的一系列的抽象思考。现在,这些思想已被收录在一本名为《形而上学》的哲学著作中。

在收录亚里士多德所有的抽象思考编纂全集时,因其地位仅次于《物理学》(physics),而又是继《物理学》之后(meta)才出版,所以书名就写为《形而上学》。

话说回来,亚历山大大帝一即位,亚里士多德就搬到了雅典城郊外,并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他这一派的学生经常在名为peripatos(逍遥)的学园走廊一边散步一边交流思想,因此被称为“逍遥学派”。据说这部《尼各马可伦理学》原本是为了给学员上课而准备的讲义草稿,只因编纂者是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尼各马可,所以在标题署“尼各马可”而已。

这部《尼各马可伦理学》,意思如其标题含义,说是一部“论述伦理学的教科书”也不为过。伦理,指的是作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也就是说此书旨在探究如何才能活得更精彩。

亚里士多德提出“至善”是什么的问题。所谓至善,即人类一切行为和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且它也是“eudaimonia(幸福)”。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幸福与人们的行为有关。因此他很重视有“德”之人的性格。道德与理智不同,它并不能通过学习来获得,而是要将自己放到共同体中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习得。

那么,什么样的道德才被认为是美德呢?

关于美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一说,并对其做出了解说。“中庸”,即体现快乐与不快乐处于合理且恰如其分的状态的词语。比如,处于易怒与毫无感情之间的“中庸”,是稳重;处于鲁莽和胆怯之间的“中庸”,是勇敢。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庸”指的是人的性格,而不是人的行为本身。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人有时需要做出一些极端的行动。但即使是在那种情况下的行为,也并不是强烈的愤怒和鲁莽导致的结果,而是基于人的勇气与稳重而不得不采取的对策。

从上述所探讨的层面来看,如果人拥有了道德,那么他在行动时自制心就会发挥作用。亚里士多德列举了致使人做出行动的3个要素:欲望、气概、理性的欲望。有自制心的人会在理性的欲望的引导下行动。

理性是指用大脑思考事物,这时就要讨论理智了。亚里士多德将理智分为2种进行研究,一是在理论层面体现出优势的“理智”,二是在实践层面体现出优势的“分类思考”。

实践层面的分类思考,是一种能够判断什么是善的理智,与“正义”这个概念有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正义指的是公平,而公平得到实现的状态是一种正确的状态,即为善。含有这层意思的正义论在其讨论国家的作品《政治学》中也有所体现。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是一位非常注重国民共同努力创造生活的思想家。他断言人类是共同体生物。然而,亚里士多德却批判民主政治。这是因为当时的雅典政局因一群愚人在把持而招致了混乱。他认为,与其将权力交给一群没有责任心的人,倒不如将权力集中在少数有责任心的人身上来得公平,如此一来也可以实现正义的目标。这话对多数不关心政治的现代人来说十分刺耳。

与康德伦理学和功利主义相对抗的第三种伦理学

话又说回来,无论多么理性,人终究是会犯错的生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由人“意志的薄弱(akirasia)”造成的。从这里也可以窥见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的一面。

进一步来说,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终归只是将道德放到共同体中论述,仅限于某个范围之内的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妥协性。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与康德(参见本书第82页)主张的规范伦理学以及功利主义(参见本书第116页)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换言之,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并不是与普遍性协调的理想伦理学,它不过是一种共同体范围内的现实性伦理。然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尼各马可伦理学》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部作品到了现代也被奉为伦理学的经典,成为人们研究伦理学的参考文献。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揭示了与前文所提到的康德伦理学及功利主义相对抗的第三种伦理学出现的可能性。

亚里士多德其他作品(本书推荐的作品除外)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其他作品,有关于希腊辩论技巧方面的著作《修辞学》,还有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理论著作《诗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