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学不是自然科学,这在今天已经成为美学界的一个基本的共识。客观派的代表人物蔡仪就是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美学体系的,蔡仪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是物质对象的自然属性或规律,是典型。

二、方法论误区之二:科学方法论

美学不是自然科学,这在今天已经成为美学界的一个基本的共识。但是由于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的影响和现代哲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在理论建构上有一股趋向于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潮流。所谓科学主义的方法论是指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观念、手段及其过程来研究美学、艺术现象从而建构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它将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世界,主体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支配、控制、认识客体,从而达到改造客体的目的。在科学方法论支配下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一方面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出发去建构美学理论;另一方面又热衷于采取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去探讨审美和艺术问题,主张美学研究的定量化、模式化和精确化。

让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一下四大派的美学观点,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四大派的美学在理论建构上的科学主义的方法论立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产生了四大派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论争中划分出“客观派”、“主观派”、“主客统一派”、“客观社会派”,而这些派别在当时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又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只要认为美是客观的,便是唯物主义;认为美是主观的,便是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肯定是错误的、反动的。因此,大家都在表白自己是唯物主义的同时,批判别人是唯心主义。李泽厚批判朱光潜“主客观统一说”是用主观去统一客观,实质是唯心主义,又批判蔡仪美在于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是“机械唯物主义”。而蔡仪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上批判朱光潜是“主观唯心主义”,李泽厚是“客观唯心主义”。而事实上,美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根本与唯心和唯物就没有关系,把美学问题放在唯心和唯物的框架内加以论争,并将其划分为“主观派”和“客观派”恰好表明了大讨论本身在方法论上陷入了科学主义的主客二分之中。

毫无疑问,在当时大讨论中“美在客观”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因为它与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合拍的。客观派的代表人物蔡仪就是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建构自己美学体系的,蔡仪认为,美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是物质对象的自然属性或规律,是典型。蔡仪明确地把美限定在与人与无关的客观世界本身,审美则是主观的人对客观自然属性美的认识,审美就是一种认识论。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的本身,不在于我们意识的作用”(7),既然美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那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美仍旧存在,那么美的本质是什么呢?蔡仪的回答是:美在典型。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8),所谓典型,是具有突出的、生动的现象并能充分表现出本质和普遍性的个别事物。这样,蔡仪在远离人类精神领域的客观世界寻求到了美的本质。由于他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原理去研究美学,从而得出审美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美的属性的认识。他把美学体系建立在客观物质世界美的属性的基础上,并用哲学上反映论原理去套用美学研究,作为主体的人去“审视”作为客体属性而存在的美从而获得美感,在美与美感的关系上蔡仪陷入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之中。

美在客观的另一代表人物是李泽厚,他首先肯定美是客观的,但不是蔡仪所说的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李泽厚说:“美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美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社会形象和自然现象。”(9)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美是客观存在事物的社会属性,因而美是客观与社会的统一。事实上:美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蔡仪)与美是客观事物的社会属性(李泽厚)在科学主义这一方法论基础上并无二致。他们都把美建立在主客二分的世界的基础上,企图从客观方面去探讨人类精神现象的审美,至多李泽厚的客观性具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痕迹而已,具有人类活动的集体理性倾向,但由于方法与研究对象本身的错位,因而解答不了美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当代美学中的主观派在中国当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势单力薄,因而成为不了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主流。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倾向毕竟在主观派美学那里得到了表现。在主观派那里,根本就不存在客观事物的美,无论是客观事物的自然方面或社会方面都不存在美,美仅仅是人的一种观念。高尔泰说:“当我们觉得某事物是美的,就把这感觉的内容派作物的属性,实际上就是用主观代替客观,把主观当作客观,这种观点使美学问题变得扑朔迷离。”(10)高尔泰认为,作为主观意识的美还必须体现在客观事物身上,客观因素是美的条件,但并不是美。美是人赋予客观事物的,美不能外在于人而独立,而是因人因时空的变化而不断变异。在那样一种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得不佩服高尔泰的理论勇气,但是他从主观方面去探求美的答案最终也流入主观性的弊端——相对主义的窠臼之中。因为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它就不存在,要想超越美感去研究美,那绝对不可能。主观派将美由对象回归到人本身,体现出对客观派美学的反驳,但却严重陷入了相对主义,走向了对美的普遍必然性的否定,因为美学上没有客观标准了。这样,高尔泰一方面反驳了美学史上的客观主义,但另一方面又陷入了美学上心理主义的漩涡。

作为建立在主客观统一说基础上的朱光潜美学是否弥补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的缺陷呢?初看起来,朱光潜的美学是建立在主客统一的基础上,看不见其分裂的痕迹。但他的主客统一是建立在主观和客观预先存在并且分裂的基础上,用主观的观念、意识去统一客观事物的形象,其美学体系的落脚点还是在主观上,客观的形象符合主观的意识形态,主观的意识形态消融了客观的物的形象。所以,朱光潜的主客统一说还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之上的。

上面从方法论的视角分析了四大派的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们的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科学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这种方法论表现为二种基本形态。一是从客观方面去寻求美的客观属性,而这一层面被现代的分析美学认为是无意义的;另一形态是从主体的心理方面去寻求美的情感特质,由于流于主观性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因而无论是从客观主义或心理主义去求解美的答案都会徒劳无功:美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是异常复杂的,用某一种简单的方法去粗暴分析只会消解美的特质。透过中国当代美学第一次大讨论虚假“热度”的表面,我们看到的是它在方法论上的主客二分的科学主义的实质,以及他们用科学主义的方法攻击对手时的难以自圆其说的困惑和答非所问的尴尬。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美学论争主要是围绕着“美的本质”而进行的,上述的四大派以美的本质的探讨为中心,将美归结为外在的对象,美感则是对美的对象的反映,结果把人类精神现象的审美活动归结为一种认识活动,美学成为一门科学。这与当时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以及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人们普遍相信采取自然科学的方法能够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美学当然也不例外。蔡仪明确地把美同真连接起来,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美的形象是真理的形象,审美就是关于真理的认识,因而认识论成为美学的理论基础。(11)朱光潜的“物甲”和“物乙”说也是科学主义方法论的必然产物,“物甲”是客观自然事物,“物乙”是物的形象,是主体的人对“物甲”认识的结果,所谓美是“物的形象”的说法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论的科学图式,他因此指出“美学实际上就是认识论”(12)。高尔泰也认为“美学问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13),而他从认识论角度来探讨美学最终是要解决美是“主观”还是“客观”问题。李泽厚在吸收了康德主体性哲学和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了实践美学,并取得了这个时期美学理论建构的话语权,但他也还是认为“美学的发展趋向将走向实证科学的研究。”(14)由于局限于这种认识论的模式,中国当代美学家总是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划不开界限,总是希望从科学方法论中寻求解决美学理论建构的金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围绕美学、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一种科学主义方法论的诉求在美学研究中逐渐升温。有学者开始热衷于采取自然科学经验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美学,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方法的引进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很多的美学研究者在这一阶段都纷纷撰写文章来表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学的意图,周来祥就认为可以采取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学问题,对审美意识可以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15)林兴宅也提出了用自然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美学,并提出用电子计算机来预测文学风格的走向和文学的社会效果;(16)王明居用数学上的模糊理论建构了《模糊美学》等等。这种把美学作为自然科学来研究的方法从根本上遮蔽了美学的学科本性,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它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充满生命鲜活力量的生命现象,对这个对象的把握,我们既不能采取纯粹逻辑思辩的哲学方法,也不能采取客观的、明晰的、精确化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当然,我们也不是说美学可以忽视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这种方法视而不见,我们适当引进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摧毁那种远离现实的逻辑思辩的美学理论大厦。但是,我们要对自然科学方法的有效性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不能把科学的方法论视为美学理论建构方法论的楷模,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的限度,它容易把人类的复杂的精神现象美学问题简单地处理成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分析,因而对把握美学的复杂性是不利的。因此在美学研究中要对美学的学科本性以及研究对象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寻找到适合美学学科本性和与研究对象相适应的研究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