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挽救精神科学危机的生命哲学取向

挽救精神科学危机的生命哲学取向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狄尔泰是一位极具历史使命感的哲学家,他的毕生追求就是为精神科学奠基,就是给精神科学提供一个哲学基础,而这个奠基要摆脱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自然科学的影响;另一个是形而上学——神学的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强调验证及产生实际效果,批判黑格尔式的思辨哲学,形成了以工具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哲学意识形态。他认为,精神科学的基础应建立在普遍的认识论之上。

狄尔泰是一位极具历史使命感的哲学家,他的毕生追求就是为精神科学奠基,就是给精神科学提供一个哲学基础,而这个奠基要摆脱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自然科学的影响;另一个是形而上学——神学的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强调验证及产生实际效果,批判黑格尔式的思辨哲学,形成了以工具理性为主要特征的哲学意识形态。在形而上学方面,黑格尔哲学的泛理性主义使具体生命的真实内容被排除在绝对精神的逻辑之外,旧形而上学忽略了生命。出于对旧形而上学忽略生命的不满,各种各样的生命哲学自然应运而生。

1.生命是哲学的中心

狄尔泰同样是从认识论出发的,这也深深打上了近代哲学的烙印。他认为,精神科学的基础应建立在普遍的认识论之上。当然,在德国古典哲学谱系中,康德对普遍有效性的认识论的探索早已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是具有片面性,而费希特将一切都纳入到知识学的范围内来讨论,在知识的统一性方面比康德做得好,但狄尔泰认为所有这些努力仍不成熟,仍需要在哲学上为整个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狄尔泰哲学最核心的概念不是“主体冶,不是近代以来笛卡尔、康德等所突出的理智主义的“主体冶,而是“生命冶,“生命冶代替了“存在冶“上帝冶“自然冶或“我冶,“生命冶成了哲学的中心概念,成了狄尔泰整个精神科学哲学的出发点。在狄尔泰看来,“生命冶是一个关联体,它包含知、情、意三种结构,知、情、意既各自发展成一种结构性的关联体,同时它们又组成一种统一的关联总体,是一个彻头彻尾经验的实在,生命之外没有实在,我们所思、所感、所想象的一切,最终都根植于我们的生存——我们的生命经验。哲学的认识论就是要把握这个关联体。因此,认识论不再局限于认知或知性这个层面上,而是扩展到知、情、意三个方面的有机整体的统一之上,这是对康德思想的改造与推进。这意味着,认识不只是主体的理智活动,而是心灵的生命活动。“生命冶对应狄尔泰的“体验冶,“体验冶与“生命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狄尔泰正是在批判吸收心理主义(实验心理学)和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把解释学从神学领域转变为哲学认识论,解释学是解释人的生存的文字记录的科学。在他看来,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是不同的,对具有广延性的自然物体的认识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外在的归纳方法,但是对精神科学的认识对象即生命及其产物只能通过体验予以理解,即强调对心理生命结构系统的体验。可以说,体验是其描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作为精神科学基础的是描述事实的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从一个假设推导另一个假设的说明心理学。〔73〕因为,说明心理学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心理现象,将其量化,然后纳入到一种因果说明之中,这种说明依赖假设和演绎。它自然无法真正揭示心理生命的关联体。狄尔泰在与冯特同时期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论战中,明确反对当时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和客观实证化,认为实验说明心理学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的模式而进行变量控制和元素分析,造成完整的心理生命被分解成零碎的心理元素或刺激——反应的因果联结,无法真实描述人的主观经验、创造精神和积极能动性。实际上,“当代心理学(即当时的心理主义)是一种膨胀了的感性与联想的学说。精神生命的基本理论落在了心理学的范围之外。心理学成了唯一一门心理过程形式的学说;因此,它只掌握我们在精神生命中实际经验到的东西的一部分冶〔74〕

于是,狄尔泰倡导描述心理学,并将描述心理学作为精神科学的基础,力图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性的东西,就像康德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发现普遍必然的根据一样。所以说,心理的事实才是最可靠的。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我们显然只能从个体的心理出发。但是,我们的目的在于寻求普遍的东西,这样的个体起点能实现普遍的目标吗?狄尔泰对此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困难。因为他所理解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个人,这个个人本身就具有了社会历史本身具有的整体性。〔75〕在他看来,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内在结构性的“心理生命格式塔冶,这种“心理生命格式塔冶既包括心理生命的活动也包括心理生命的内容,既包括可意识到的心理生命现象也包括意识不到的深层心理生命现象(即潜意识),既反映个体的独特性也反映群体的文化共性。“心理生命格式塔冶由认知、情感和意志三部分组成,三者有主次地共存于心理生命的每种状态或每个瞬间,其中情感是联结认知与意志的纽带,但情感本身基于本能,本能构成心理生命的真正核心。

2.生命意义的理解

描述心理学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双重途径来把握内在于体验的“心理生命格式塔冶。(1)直接途径。由于“心理生命格式塔冶内在于我们的体验之中,是当下的直接给予,因而它是一种鲜活的内部经验,具有直接性、自明性、活动性和意义性等特性。所以说,我们可以通过内部知觉的现象学描述直接去“发现冶,无需像自然科学那样越出可观察资料、跑到体验背后寻求一个纯粹假设的虚构物。“体验不是作为一种被感知到的东西或一种被表象的东西出现在我面前的,它不是被给予我们的,而是……通过我们对它的内部觉察而为我们所存在的,我在它属于我的意义上直接拥有它冶〔76〕。心理现象作为主观具体和独特鲜活的意义存在,无需通过演绎获得,而是通过体验、直觉或反思直接获得。这与冯特在研究心理生活方面存在着巨大不同。当时流行的心理学只是偶然地,或者机械因果地用联想主义的因果解释方法、实验方法将孤立的、原子式的表象和感觉连在一起,来处理人的心理生活,而狄尔泰强调对心理生活的整体性描述,不仅关注富有生活和文化意义的心理内容,而且要关注个体心理所嵌在的社会文化精神。具体而言,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的元素分析,仅仅关注对心理形式规律的研究。

(2)间接途径。就“心理生命格式塔冶构成而言,有些内容是我们无法直接意识到的,如潜意识现象,这样就需要在直接途径的基础上辅之于迂回路线,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行动和言语等体验表达的解释,来达到对深层“心理生命格式塔冶的间接理解和描述。间接途径的提出实质上是狄尔泰精神科学方法论的一次升华,哲学释义学因狄尔泰而成为真正的哲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狄尔泰从心理学到释义学的思想演变,除了同时代人(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及现象学家胡塞尔等人)对他的批评和影响之外,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心理学能否作为精神科学基础的反思。狄尔泰发现内在经验中的精神实在(心灵或生命)无法直接地加以客观把握,只能通过生命或心灵的种种表达形式予以理解,这就意味着只能由释义学来把握精神实在。在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是一个历史存在,它既是一个人文关系的总体,又是一个自身展开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它必然表现为各种外在的形式,大到如语言、哲学、文学、科学理论等等,小到人的手势、表情、文本、工具等等。那么,以理解生命为终极目标的释义学,必然以生命的诸种表达式为理解的对象。对于生命的理解,不再运用主观内省或直觉的方法,而是使用对客观生命表达式阐释的方法实现对生命的理解。

所以说,描述心理学的关键在于它为“心理生命格式塔冶提供“理解冶和“意义冶,进而构成全部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对于释义学理论而言,理解理论总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因为只有通过理解才能阐释和把握对象的意义。同时意味着,精神科学的理解与自然科学的说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方式。理解是从自身内部的生活经验整体出发,把握发生在其中的个别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而说明是从外部经验对象的观察出发,按照一定的假设,从特殊事实中抽象出普遍概念或规则。理解关注的是对发生于生活经验整体的个别事件与自己行动的切身关系做出评估;而说明关注的是那些能够说明特殊事实之间因果关系的规则。自然科学的说明不涉及个人目标、手段和选择、偏好等生活价值,仅仅是对外部经验对象的因果性进行推理和概括,而精神科学的理解在于对自己生活经验意义的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