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数西方社会现正处于复兴的开端

多数西方社会现正处于复兴的开端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们死去之后,绝对复兴的阶段将宣告结束,并在400年以后再重新出现。卡莱尔在1831年就宣布,西方世界会在大约200年间死灰复燃,重获新生。尼采于1888年指出,第二次文艺复兴,即哲学的知识达到顶点的“正午时分”,将在100年左右到来。以前的复兴时代都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尽管出现复兴的国家的人口不多。

由于死的本能在法国和英语国家已达到极限,生的本能现在将在这些国家再现。这是400年以来的第一次。这个生的本能将导致复兴,它的代表人物会出生在1960年到2000年之间。这个复兴本身将从这些代表人物的成熟延续到他们的死亡。在他们死去之后,绝对复兴的阶段将宣告结束,并在400年以后再重新出现。但是,绝对复兴的时代不会立即让位给绝对衰朽的时代,复兴的精神将逐渐衰退。

卡莱尔和尼采预见到我们时代的复兴。卡莱尔在1831年就宣布,西方世界会在大约200年间死灰复燃,重获新生。尼采于1888年指出,第二次文艺复兴,即哲学的知识达到顶点的“正午时分”,将在100年左右到来。[10]卡莱尔和尼采所预见的复兴现在就在我们眼前。

以前的复兴时代都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尽管出现复兴的国家的人口不多。我们的人口比以前国家的人口多,我们的时代会因此而有更高的文化成就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文化成就和人口之间似乎没有多大干系。实际上,最富有创造力的复兴时代是希腊的伯里克利时代,而拥有这个创造力的人却只是少数。

假如人口的多少不是复兴时代之间的不同的原因,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不同呢?尽管现代社会不愿承认不同人种之间内在的区别,但我们却不能排除这一点。比方说,古代希腊人的文化创造能力就可能不同于现代英国人的文化创造能力。

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一样,也是复兴时代之间的不同的决定因素。作家和艺术家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他们所继承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我们时代的复兴可能由于不利的环境和文化传统的缺乏而遭受挫折。要与人事和眼前的一切保持距离,要思考、要集中精力、要想象、要做自己的梦,在当今的世界难而又难。现代人连对过去时代的创造都很难持欣赏态度,更别提自己来从事创造了。文化的创造需要最少量的外来干扰,需要寂寞,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现代生活则太富于刺激,太拥挤,太忙碌。现代人被政治和商务所埋没,被宣传媒介所干扰。机器和技术使现代人身不由己。

我们不必到阿拉斯加去寻找寂寞。假如一个人有远大的目标,有崇高的理想,有鼓舞人的榜样,假如他拒绝接受社会的目标、社会的理想和社会的榜样,他就会立即发现自己被社会所排除,他就不得不建立自己的世界。这难道不正是过去的伟大艺术家和伟大作家所经历的吗?他们不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吗?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吗?

假如一个人想在文化领域里有所成就,他就必须运用这句格言:蔑视世界,同时被世界所蔑视。他必须比社会更有力。这个力量只能来自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和鼓舞人心的榜样。

我们时代的文化成就不但将受到一个阻碍文化发展的环境的破坏,而且也将受到缺乏文化传统的现象的破坏。今天的年轻的复兴型作家和艺术家,在他们的社会里将很难找到合适的、可以效法的榜样。要找到这样的榜样,他们将不得不回首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并借这些榜样的力量,建立自己的风格,而他们所建立的新风格又不会为他们的同代人所理解、所赏识。今天的年轻的复兴型作家和艺术家面临着艰巨的、很少有人能够完成的任务。代表我们时代的复兴的人恐怕只有凤毛麟角。

【注释】

[1]关于命题一的讨论,见“生死本能”部分。

[2]《作品集》,荣格著(Jung, Collected Works, vol. 15, par. 4)。辩证法在庄子的哲学中占重要地位。

[3]《人与危机》(Man and Crisis, 3)。

[4]《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435)。西塞罗对欧里庇得斯的评论见约翰逊在《莎士比亚导言》中的引语(Cited in Johnson, “Preface to Shakespeare”)。

[5]《现代主题》的补充《革命的末日》(“Sunset of Revolution”, supplement to The Modern Theme)。

[6]《观相学研究》。拉伯雷和蒙田一样,也似乎相信顺应自然的伦理。他小说中的学校的口号是“随心所欲”。

[7]《莎士比亚导言》,塞缪尔·约翰逊著(Samuel Johnson, “Preface to Shakespeare”),及亨利·莫利在A.L.伯特所著的《培根文章集》中的导言(Henry Morley’s Introduction to Bacon’s Essays, A. L. Burt, NY)。

[8]《维尔汉姆·麦斯特的学徒生活》,歌德著(Goethe, The Apprenticeship of Wilhelm Meister, VI)及《权利哲学》,黑格尔著(Hegel,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351)。

[9]《偶象的黄昏》,尼采著(Nietzsche, Twilight of the Idols, “Expeditions”, #50) 及《亲爱的西奥》,梵高著(van Gogh, Dear Theo, p.390)。

[10]《撒托瑞萨特斯》,卡莱尔著(Carlyle, Sartor Resartus, “The Phoenix”) 及《请看斯人》,尼采著(Nietzsche, Ecce Homo, “The Birth of Tragedy”, #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