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与联系

实践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与联系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肯定地说,实践不仅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实践也使人与自然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且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扩大和深入,人与自然的分化会越来越加剧,人与自然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实践活动构成了全部人类活动的内容。

人类社会产生之前,作为人类产生的前身是类人猿,那时候,它们是和自然界一体的,它们不能够将自身和自然界分别开来,它们按照动物的本能生存着,依靠的是自然界为他们提供的现成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们也不能在更广的范围影响和改变自然。劳动是使人和自然界脱离开来的决定因素,自从有了劳动,人就开始了社会化的活动形式,人在通过劳动不断的改变人自身,由于有了劳动,人把世界运动的模式分割为属于纯自然物质运动的模式和以人的劳动为内容的社会化活动模式,把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割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世界。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和自然的关系以主体和客体的形式存在,它们之间通过劳动或者实践互相作用,构成了一种对象化的关系,使人和自然之间成为对立的两极,和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相同,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分化并不是不可理喻的神奇关系,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实现的一次质变,只是从人类社会产生之日起,物质世界运动的方式开始了以主体和客体为对立统一关系的活动方式。自从有了人的社会化劳动形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是自然界本身唯一的运动,人和自然的关系既不是纯粹的物和物的作用关系,也不是动物的生存方式,而是通过实践或者劳动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全新方式。我们在看到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分开始之后,也要看到,是劳动本身又把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通过劳动和自然形成各种复杂的关系,通过劳动,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以自己的本质属性改造自然,使得以自发的方式运动的自然规律能够按照人的目的发挥作用,人把自己的目的、观念、愿望、计划渗透在劳动过程中,按照人的方式影响自然,在人化世界的过程中使人的观念世界转化为现实的客观世界,实现了人的主观愿望的客观化。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从自然获取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人无时无刻不是存在于自然界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中,人只有在依赖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够改造自然,人通过劳动不断的加深着对自然的认识,又通过生产劳动创造者属人的世界,人对自然的认识能力越高,人影响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越紧密,人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和自然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改造世界,人把自己的本质属性不断地外化为以人工自然存在的物质世界,通过认识世界,人把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内化为人的观念意识,内化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容,这一切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

实践把主体和客体连接起来了,实践活动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劳动工具为中介把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实践不仅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化,实践也使人与自然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且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扩大和深入,人与自然的分化会越来越加剧,人与自然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实践活动构成了全部人类活动的内容。全部人类社会生活就是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中的展开。因此说,只有真正理解了实践活动的内涵,才能真正懂得社会生活的内容和本质。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