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真理的认识性

什么是真理的认识性

时间:2022-09-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认识性就是知识性。真理的认识性,是指人类要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正确反映来达到真理,就必须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但他否认认识是真理,也就否认认识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什么是认识,历来有两派之争。这不仅是一个理解认识在真理中存在的性质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系到认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和真理的前提问题,真理的标准问题。

真理包含认识,但只是包含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是头脑中的反映映象与对象的一致,不能把正确认识的映象和对象分割开来。事实上,正确认识和被正确认识 (对象)是结合在一起的。认为认识就是真理,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因为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真实的去理的本质。认识在真理中起着决定的作用,没有认识,再正确的意识反映也得不到真理。因为人类对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认识,不是正确的认识就是错误的认识。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论认识的反映还是意识的反映都包含着认识。但是,只有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意识反映才能反映为真理。所以,正确认识和正确意识是真理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意识反映才是真理。

认识就是知识。认识性就是知识性。只是认识主要指头脑中的映象、反映,知识主要指反映于社会的认识。正确的知识也是真理。无知会犯邪,犯错犯罪。“无知和邪恶总是并行的,谁要行善,谁就必须有智慧。”(雪莱)“知识是产生杰作的基础,也是源泉。”(贺拉斯)“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卢克莱修)“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莎士比亚)“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即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硗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左拉)“天下没有一桩蠢事不会由于知识或者意外而得到纠正;也没有一种聪明的事不会由于缺少知识或者由于意外而遭到失败。”(歌德)“知识,乃是去认知我们尚不知道的东西。”(爱默森)“在每一个国家,知识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欧文·华盛顿)“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杠杆。”“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之中。”真正的知识就是真理。知识是人们崇敬的真理。真理的认识性,也就是真理的知识性。真理的知识性注定了真理必须首先认识。如果首先不认识真理,得到真理也不知道是真理。

真理的认识性,是指人类要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正确反映来达到真理,就必须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不能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正确反映。所以,认识是真理的前提条件。任何真理都必须具备认识的前提条件,这样才能称得上真理。因此,真理存在认识的性质,并且,正确的认识还是真理和真理的标准。狄慈根认为:“没有本身便是真理的认识。一切认识都是,而且将永远是真理的象征或映象。”(《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第377页)狄慈根把宇宙间的一切都认为是真理,就是不承认宇宙间的认识是真理。难道说宇宙间的人类认识就不包括在宇宙中吗?认识与对象的一致也不是宇宙万有中的一部分吗?他还说:“‘真理就是我们的认识与其对象的一致’这句话是蠢话。”(同上,第232页)狄慈根的真理是认识的对象,认识只是真理的映象。狄慈根的真理是不需要反映就能单方面做到 “真”的比愚蠢还愚蠢的 “真理”。他的真理只有一个,就是宇宙和万有。他认为万有就是绝对真理,宇宙和万有的部分即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只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但他否认认识是真理,也就否认认识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关于绝对真理存在和认识不认识的问题,他认为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人不能认识绝对真理。狄慈根不能认识绝对真理也敢下 “绝对真理存在”的结论是唯心论。这不是辩证法的正确结论。结论必须以认识为前提。不认识也下结论,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行为。实际上,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狄慈根不把真理看成以认识为前提。试问:人为什么不能认识有个万有的宇宙存在呢?这明明是能认识的。但他否认认识是真理,也就否认认识是宇宙中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是万有的宇宙不反映它,它是不是真理,是不是绝对真理的问题;这样反映它,它是绝对真理还是相对真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看看狄慈根的著作就能发现,离开 “认识论”“反映论”,他也是讲不清真理问题的。尽管他一再认为真理不需要认识,不需要反映就存在,但离开认识,他也讲不清存在的就是真理。这些问题,狄慈根是辩证不了的。而我却能辨别和证明这些问题。关于宇宙和万有的反映,有个 “永恒的宇宙存在”,这种反映是真理,并且是绝对真理。因为它完全正确,所以它是绝对真理。如果说 “宇宙是万有的”“人能认识完全宇宙”这是不是绝对真理或都不是真理,就要比较证明了。因为 “万有”的概念是 “万物”的意思,“万物”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所以,宇宙是万有并不错。但如果说 “宇宙什么都有”就不是真理。因为宇宙就没有被反映的鬼神。人也不能认识完全宇宙中的事物及其规律。说 “人能认识完全宇宙中的事物及其规律”,也不是真理。

关于认识问题,人类对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所有的认识归结起来,分为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完全认识和不完全认识。关于 “认识”的认识亦如此。什么是认识,历来有两派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是认识,认识的对象是什么,认识的来源是什么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曾经对 “认识”作过许多论述,形成了具体的 “认识论”。并且,他们对唯心主义的 “认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反驳,纠正了许多唯物、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偏见。他们的认识论为我们今天的真理问题研究提供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正如毛泽东说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自己还要继续研究,并不认为事情已经研究完结。希望同志们同我们一道采取这种态度,……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引自 《共和国历程》,第1209页)

根据认识在真理问题中所处的重要作用,即没有认识就没有真理,我们必须对认识作个明确的了解。这不仅是一个理解认识在真理中存在的性质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系到认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和真理的前提问题,真理的标准问题。

我们要理解 “认识”,就必须像理解 “真理”一词的定义一样来理解 “认识”一词的定义。“认识”在 《辞海》中的定义是:“①认得、相识;②哲学名词。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还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代汉语词典》多一条内容:“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我认识他;他不认识这种草药。”凭 《辞海》和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还是很难理解 “认识”的,因为 《辞海》解释的 “认得”和 “相识”跟 “认识”一样,还是一个意思。什么是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很难弄懂。为此,认识 “认识”还得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来寻求解答的答案。

“认识论”是论述认识的理论,它包括论证 “认识”的本质、定义和标准,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的标准,检验认识的方法等问题。论述认识的理论很多,但观点不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把论述认识的理论归结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并指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形而上学的,它的基本前提是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否认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路线,他们批判了柏拉图把认识看作对某种神秘的观念的回忆的观点;黑格尔把认识看作是绝对观念的自觉的观点,贝克莱和马赫把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经验的观点。还批判了休谟和康德等不可知论者否认人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把认识说成是 “先天就有的,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的观点。他们坚持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的观点。所以,他们的认识论的基本理论是他们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人的认识是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图画、表象、现象、此岸性、印象、映象、反映,世界是可知的 (参见 《列宁选集》第2卷,第104、118、128、134页)。

毛泽东的认识论还认为,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并且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来,又回到实践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也使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实际上,认识来自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检验靠的是辩证法,认识也是实践的目的。从毛泽东的认识论和反映论来说,恰恰是哲学的原理。哲学是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的阶段。真理就是理性认识。毛泽东就说过:“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毛泽东文集》第8卷)确实如此。哲学从人的思维开始。人的思维是人的认识的第二步,也就是理性认识的这一步。只从认识的角度讲,哲学就是理性认识的这一步。

为了说明人类认识的这些客观现象,我们首先来做个简单的试验:我们静下心来,看清楚面前的一件物体,然后闭上眼睛默想一下物体的形状。这时,在我们的脑子里会存在这个思维产生的物体映象,这个映象就是认识 (感性认识)。这个映象 (认识)显然是物体的形象通过我们的眼睛传给我们的脑,由我们的脑机能引起产生的。这一映象产生的过程,从视觉器官的物理形态看,恰似摄像机的摄像过程和摄像机摄下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眼睛和摄像机的镜头一样,物体的形状反映在眼睛里,然后在脑子中形成映象。根据这一点,马列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就是这个反映。所以,他们把这个反映到人脑的反映称为 “摄像、模写、摹写、复写、摄影、绘画、表象、现象、印象、镜像、此岸性”等,并把这映象称为 “认识”(《列宁选集》第2卷,第104、118、128、134页)。列宁的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但表达不够彻底。彻底地表达认识,应该是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反映到人的头脑的映象。因为复写、摹写、摄像、绘画、反映等都是动词。而解释认识得最终用名词或形容词。复写、摹写、反映等只讲了产生认识的活动过程,而没有讲到活动过程得到的结果——映象。而认识的产生过程和认识,是在认识产生之后会脱离产生过程的。如:前天我们看到某一事件,而这一事件的情形今天还历历在目。显然,前天的反映今天还认识。靠什么认识呢?靠前天反映入大脑的映象来认识。如果过几天反映大脑的映象忘了,大脑里没映象了,认识也就完了,没认识了。可见,认识就是头脑中的映象。反映得到映象,映象就是认识。这种映象从何来呢?这种映象是物质引起的,它来自物质。物质的反复出现能加深映象。因此,“复现”(包括物质的复现和映象的复现)是加深认识的好方法。反映得到认识,这是确切的,也是真实的。那么,既然认识是映象,我们为什么又称它为“反映”呢?根据马列主义的反映论,他们认识的 “反映”是事物引起映象。而我认为的 “反映”除了事物的反映,还包括映象的反映。映象的反映给人的思维得到认识,而认识也是反映。认识可以由脑思维进一步加工整理,得到更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更深奥的理性认识。比如我们看着面前的一件东西,思想上想到这件东西与其他事物联系会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事物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映象。脑思维事物的联系反映联系结果,也就是得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脑机能利用思维把一次次、一个个的映象归纳、分析、判断之后联系起来产生的。理性认识的结构,是对象的结构反映。理性的对象怎样,理性就该是怎样。这样,才称得上真正的理性。所以,感性认识是依靠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而获得的;理性认识是脑的思维通过加工感性认识获得的。所以,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理性认识,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但是,理性认识还涉及意识的正确性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和意识,才称得上理性认识。除了错误的认识,都不能说是非理性的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获得由于是依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来获得,所以,感性认识的获得又称之为来自经验的认识。“经验”,就是经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验证。认识存在对物质运动、联系及其运动和联系结果的认识。也就是对事的认识和对规律的认识。所以,认识的映象、反映,不可能都像定格照相一样是静态的,它是和物质运动、联系相同的动态和联系的,即对象是怎样的,认识就应该是怎样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不一定是真理,因为 “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都还可能有错误。只有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具备真理的本质,才是真理性的认识。这点,要从理性的动词性和名词性两个方面理解。理可能会理错,但真正的理性是真理性。理性还是实践。康德认为:“在认识世界时,理性的合法运用就是实践的范围。”这是正确的。理性是实践的。因为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判断才能确定,所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有判断正确认识的判断标准。正确认识的判断标准是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的判断标准也是反映的标准。关于检验认识的方法,社会上经常采用的是提问、测验、考试等方法。当然,认识是可以自我感觉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演示来证明各种感官给我们得到的认识。所以,检验自己的认识可以自我检验。自我检验的方法就是自省的方法,看自己思想中的东西是否与外界的东西相像的方法。

真理是因为它是真理,所以我们才称它为真理,绝不是因为它是错误或还不是真理我们就称它为真理。所以,真理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前提。正确的认识也是真理,并且是真理的标准。正确的认识作真理的标准时,是以正确的概念为标准。“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的思想形式,是思维运用语言形式概括对象的本质,把握对象的本质之后用词或词组反映的反映。“概”是过去计量粮食时刮平升斗的器具。哲学借概刮平的平量标准比喻为评判标准。“概念”也就是观念中的评量标准评量思想的反映。不同的概念反映不同的质。反映不同质的概念是不同质的标准。正确的概念也是一种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真理,也没有真理的 “概念”标准。所以,真理具有正确认识的性质。真理的认识性,还包括真理是可以认识的,真理的对立面也有可认识的可认识性。一般说来,能理解和信服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是真理,因为理解和信服必然与对象一致。理解和信服与对象不一致,绝不是真正的理解和信服。英国的布莱克说:“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一种真理的现象”,“世界上决没有听来可以理解而不能信服的真理。”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60页)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并且可以公之于众。法国的左拉说:“一个社会,只有当它把真理公之于众时,才会强而有力。”真理是可以认识的,我的真理以认识为前提,没有认识就没有真理。尽管正确的反映我们不认识它就是真理,但我们只要把它提到真理上来认识,它就是以认识为前提的真理。并且,在认识真理的时候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因为真理和错误虽然像同一块硬币的两面,但你只有在认识正面是哪面,反面是哪面时才能确定真理是哪面,错误是哪面。没有认识就说是真理,那一定是意识错误。错误可以在任何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错误不能在任何时候欺骗所有的人。错误一旦被认识是错误,就向真理迈近了一步。

关于完全认识和不完全认识的问题,是指人们对宇宙间的总体物质和以不同质划分的个体物质及其规律是能全部的认识,还是只能认识其中一部分的问题。这个问题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中和我的观点一样。他也认为:“……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6页)为什么是 “无限的”又是 “有限的”呢?原来,这是由认识和被认识的条件决定的。人能认识宇宙的无边无际,这说明人的认识能认识无限。所以,人的认识能力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是,人的认识不能认识完宇宙中的全部事物。比如我们能认识米里有一粒沙粒。这个认识是全面的,确实只是一粒沙粒。但是我们不能认识这粒沙粒来自何方,这又是不全面的和有限的。但是,过去不懂得认识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最终导致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永恒真理和瞬变真理。实际上,能全面、无限地认识宇宙和宇宙间以质划分的事物及其规律,就能正确的反映绝对真理和永恒真理;能有限的认识宇宙和宇宙间以质划分的事物及其规律就可以反映相对真理。

关于认识的问题,历史上有个 “先天”和 “后天”的问题,“学而知之”和 “不学而知”的问题。孔子认为 “生而知之”。狄慈根被恩格斯和列宁称为唯物主义者,但他也认为人类存在 “先天的认识”。他说:“人都没有经过始终,但认识始终,这是先天的认识。”(《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狄慈根不认识人类认识始终是靠思维来推理认识的,是靠认识规律的逻辑思维认识的。他的错误认识最终让他陷入了唯心主义。要知道,认识都是后天的,先天的认识是没有的。现在有科学家研究 “胎教”,希望胎儿在娘肚皮中就接受教育。我认为那是不大可能的。认识不只是靠听力,它是综合认识能力的产物。不能分辨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的声音只能是噪音。而噪音是否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本来就是个问题。总之,未出生的胎儿就有什么先天的认识映象,我是不相信的。就算有,也只能算为简单的意识,还不能算为认识。算反应,还不能算反映。

由于真理存在认识性,有人就把真理说成是 “赤裸裸的,一丝不挂”。并未一丝不挂,就认为是“局部真理”。这种比喻生动地说明了真理的认识性。因为赤裸裸的东西才是可看清面貌而认识的。如果是包裹着看不见面貌的东西,怎么来认识呢?所以,认识产生真理,并且,正确的认识就是真理。但是,真理的认识不只是叫我们认识 “绝对真理是宇宙历史长河”,“相对真理是宇宙历史长河的部分”。如果认识真理只是去认识这样的 “真理”,那么这样的 “真理”太容易认识了。不用思维,你我都认识了。其实不然,你认识的真理我不一定认识,我认识的真理你不一定认识。因为真理不同,你认识的真理和我认识的真理有的就不同。比如反映低等数学的真理你我都可能认识,但反映高等数学的真理我就不认识。因为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反映高等数学的真理我当然不认识。总之,真理的认识性在于真理都是认识的。认识在检验真理中不单是作为检验的标准,而且还是一种依靠。因为检验真理都是依靠认识来检验的。虽然我们可以推理认识和证明在我们的认识之外肯定还有我们不认识的,但我们不能完全认识和证明我们认识之外具体不认识的。我们所能证明的,都是我们认识的。

真理有认识性,认识的才是真理,没有认识的不是真理,但有的真理很难认识。很难认识的原因是真理的哲学性难认识。哲学是去伪存真的辩证思考。去伪存真的辩证思考正如毛泽东在 《实践论》中讲的是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是认识的第二阶段。哲学也就是认识的第二阶段。这样,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哲学的过程。哲学性难认识的原因是折。“折”就是曲。“曲”是由多 “由”造成的。多 “由”是事物及其规律的原因、原由很多,即理由很多造成的。因此,有些事物的规律原因是曲折多变的,难认识的。

真理的认识性,就是哲学的认识性。哲学真理的认识性是可以通过认识过去的历史状况推断未来、认识未来的。这就是荀子说的 “观往事,以有戒,治乱是非亦可识”的道理。哲学的定义从人的思维开始,思维是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的阶段。那么,是不是哲学真理就只有理性认识而无感性认识呢?这个问题,按过去的观点,一定又是一个被认为是 “唯理论”的 “理性主义”,甚至又是 “心物平衡论”的否定对象了。实际上,真理和哲学是不外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是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哲学的推理判断,绝不是让你去凭空推理判断。它是要求 “根据物质的运动、联系”推理判断。所以,虽然哲学的 “哲”从思维开始,但它要求有具体的思维对象。再说,哲学从真理始到真理终,哲学要求的是客观、具体的真理。这怎么能不包括感性认识呢?它只不过是利用原先已经感知的感性认识作标准罢了。所以,哲学和真理是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