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儒家道德哲学研究的推进

对儒家道德哲学研究的推进

时间:2023-09-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君毅的道德形上学不仅继承、阐释、彰显了儒家的理论传统,其理论建构也有助于推进对儒家道德哲学的深入研究。其二,唐君毅的心本体论进一步论证和提升了儒家道德哲学中的超越精神。儒家哲学具有很浓厚的超越特性。唐君毅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而这种超越本身即是一种善德。儒家道德哲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追求精神生命不朽的学说。在唐君毅看来,儒家的天德境界不仅是道德哲学的目标,也是人类德性的最后归宿。

唐君毅的道德形上学不仅继承、阐释、彰显了儒家的理论传统,其理论建构也有助于推进对儒家道德哲学的深入研究。对此,余仕麟先生在《唐君毅心本体论及其理论贡献》[23]一文中所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认识。归纳余仕麟先生文章的主要看法,我们将其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唐君毅的心本体论极大地拓展了儒家道德哲学研究的视野。唐君毅创建的道德形上学并非仅仅是一个道德本体,还被视为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活动。在传统儒家那里,心灵本体原本就是道德本体。这个道德本体来自天,人道与天道共性,天道是仁之源,人道是仁之流,所以,道德本体也是人之心灵本体。唐君毅在早年就十分认可儒家的这一传统认识,将“道德自我”看作是一心灵本体。而且认为这个道德本体不仅是“我之心本体”,也是“他人之心本体”,是“现实的人与我之共同的心之本体”。[24]到了晚年,唐君毅的这一认识有所变化。因为,在他看来,成教立德而至天德圣境虽然是心灵的终极追求;但是,道德自我在现实生活中也并非一个独立的存在,人的思想意识及行为并不总是由道德问题所引发。相反,它们总是与人的生命存在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唐君毅看来,天有天理天道,人的秉性来自天,那么,与人的道德心灵联系在一起的一切生命存在活动,也就依据天理天道而存在。因此,心灵本体显然不能仅仅被当作道德本体或道德自我来认识,而应该是在理性心灵或道德理性的主导下开展的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活动。

其二,唐君毅的心本体论进一步论证和提升了儒家道德哲学中的超越精神。儒家哲学具有很浓厚的超越特性。儒家的理想人格、天人合一以及道德境界论,无不蕴涵着这种超越精神。在唐君毅的心本体论中,这种超越精神也随处可见。在他的心灵九境理论中,他进一步发现和揭示了心灵的这种超越本性。唐君毅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而这种超越本身即是一种善德。在他看来,道德主体在追求心性与天性的“交贯”过程中,即“天由上彻下以内在于人……人由下升上而上通于天”[25]的过程中,会让道德主体在对“天道”的超越性的体验中获得愉悦感受。在他看来,人的道德性是上天赋予给人的秉性,人的心灵的超越的形上根源在天,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感通,是一种“超越的感通”。这种超越性使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感通之仁有别于自然生命中的感通之仁,而成为道德生命中“自动自觉之仁”。因为“人之任何求保持一生活境界之努力,皆有一道德的意义”。[26]但是,这种“自觉之仁”正如人之性善一样,还只是一种存于心灵的道德之根,要让它的作用发挥出来,还必须有对知识和理想的自觉追求。唐君毅说:“一切生活境界,皆赖人之不自觉的道德实践之事,而长久存在,即任何生活境界之自然的相续,皆必赖人之不自觉的肯定其当相续,至少不谓其不当相续。”[27]即是说,一切生活都有赖于人的道德自觉,只有这样,人的生活才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事实上,人总是处在不断地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道德生活实践过程之中,这就使人的心灵超越不仅表现为对客观的超越,也表现为对主观心灵的超越,从而求得人的道德境界的渐升。唐君毅说:“自经验事实上看,人之生活之自然合于道德而合理性,而先无自觉之道德理想者,固多有之。……则人之有此自觉与否,亦皆为可能,而人之实有此自觉,亦为偶然之事。”[28]在唐君毅看来,人的心灵超越即向更高道德境界的超越既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从可能性讲,人人都具备道德上的自觉意识,因为生命的超越本性就使人天生就具有实践道德的自觉意识;从现实性讲,每个人都有能力进行道德反省,有“道德心灵之悔悟”[29],从而迁善改过,渐升到一个更高的道德生活领域。

其三,唐君毅心本体论不仅丰富了儒家的天德思想,并在理论上为完美实现儒家的精神追求提供了可能。儒家道德哲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追求精神生命不朽的学说。在儒家哲学中,不仅要为人道反映天道找到一条基本途径,还要为人的德性反映天道德性找到强有力的理由,更要为人类自身的超越寻找到精神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重于对天的关注,讲天人不离关系,其论天不如说论人。论人,自然涉及人之心性,谈及人的感性及理性追求,发现终极追求原来可以安顿人的心灵,也便有实现这些追求的知行条件的认知。如此思维框架也就构成了儒家的道德境界说体系,即所谓“尽性立命”,以“尽心、知性、知天”的顺天道而成人德的实践途径。在唐君毅看来,儒家的天德境界不仅是道德哲学的目标,也是人类德性的最后归宿。他根据儒家的这一哲学思维传统,对人生的意义和精神生命的不朽进行了深入而具开拓性的思考。这表现在细微而缜密的心灵九境理论中,拓展了对人的心性和道德实践的认知的空间。具体地说,唐君毅以“一心”为本体,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基本理路,从生发、扩展继而渐升的三三九境的立体层面和人的整个生命的实践活动的更大范围中,发现了通往天德境界的条条大道。尤其在《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唐君毅为我们展示了宏大而精妙的道德心境图式,让我们在心灵的性相功用的诸多现象中,发现了潜藏于这些现象之下的心之本体的真实存在及其超越一切之上的本质。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圆满地实现了儒家一贯的精神追求,极大地丰富了儒家的天德思想,其研究途径和方法,更在理论上为完美实现儒家的至圣境界提供了一种可能。

综上所述,在继承和深化儒家的心本体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体系庞大的唐君毅的道德形上学,不仅圆润了儒家道德形上学理论,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更为重新认识和评估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亦为当今学术界研究儒家学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