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波
一、内容摘要
云南“直过民族”是特指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开始从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或已进入阶级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帮助下,采取“直接过渡”的方式,通过特殊的帮扶政策,使其跨越几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地但却是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包括景颇、独龙、怒、傈僳、德昂、佤、布朗、基诺等和部分拉祜、哈尼、阿昌等20个民族,人口约66万。新中国成立之前,“直过民族”仍然保留原始的文化形态,几乎全民为文盲。新中国成立后“直过民族”教育事业才开始起步,当时党和政府对其采取特殊的教育政策,特设“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补助费”、制定了“直过民族”扫盲规划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促使其跨越发展,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失误,导致“直过区”教育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教育发展水平日益滑坡。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来,为了更好探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对“直过民族”教育发展的影响,本文从8个“直过民族”受教育程度、文盲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被扶持的民族(布朗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与未被扶持的民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在受教育程度、文盲率、人口文化构成三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确实对“直过民族”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对民族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提出了一下建议:第一,将云南“直过民族”全部纳入此规划,对其进行扶持,彻底改变“直过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第二,制定和出台《少数民族教育法》,从法律上保障“直过民族”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恢复“直过政策”。
二、创新点
第一,研究的角度新。本文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视角研究“直过民族”教育发展现状,为民族教育领域的研究尝试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给出政策建议的角度新。本文建议将云南8个整族“直过民族”全部纳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进行扶持,是从“直过民族”特殊性的角度而不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中以人口的多少而确定,理由如下: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民族都是建国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有其特殊性,他们与我国其他省份的人口较少民族不一样,要客观地区别对待;另一方面他们与被扶持的其他人口较少民族一样,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如果不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加大教育投入,这些民族的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的状况。
三、主要贡献
第一,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党和政府特别是云南省政府制定下一轮《扶持人口民族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合云南“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规划。
第二,本研究的结果能引起党和政府、社会大众对“直过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期望在短时间内能再次实现其教育跨越发展。
作者简介
杨海波,男,彝族,法学硕士,楚雄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现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云南省教育厅课题3项。现已发表《云南“直过民族”教育现状探析》等文章20余篇,获奖2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