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西文化在园林方面的差异

中西文化在园林方面的差异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西文化的物化差异还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的考量。园林作为一种供人休息、生活、游乐的休闲场所,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以古希腊、古罗马、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其在园林的设计和景致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文化差异。但我们也不能抹杀二者在园林艺术方面的共性,它们都表达着一种审美和情感,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而白居易的《池上篇并序》中,更是详细地介绍了履道里园林的构成和布局等。

中西文化的物化差异还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的考量。园林作为一种供人休息、生活、游乐的休闲场所,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以古希腊、古罗马、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其在园林的设计和景致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文化差异。但我们也不能抹杀二者在园林艺术方面的共性,它们都表达着一种审美和情感,也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园林

中国园林因其优美的环境为人赞赏,而置身其中更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同时我们也会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折服。对中国古代园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也就是今天的“囿”字。从甲骨文的字形结构中可以看出,最初的园林构成主要是树木花草等植物形态的东西。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发展成为苑,园林中不仅有植物,还有土山、亭台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又加之社会动乱不堪,人民生灵涂炭,老庄思想开始流行,所以一批文人志士故此隐居山林,过着赋诗、写画的田园生活,他们寄情于自然,享受自然,私家园林从此逐渐增加。唐宋时期园林艺术达到成熟,在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不仅皇家园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私人园林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皇家园林和达官贵人的园林以奢华为主要特点,文人的园林则更加侧重于其文化内涵,这一时期白居易所建造的宅园是文人抒情写意的典范。比如白居易的履道里园林,以水竹为其建园特点,体现了文人的精神气质。而白居易的《池上篇并序》中,更是详细地介绍了履道里园林的构成和布局等。这首诗文序的内容为“都城风土水木之盛,在东南隅;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曲未竟,而乐天陶然石上矣”[34]。明清时期,园林艺术发展到极致,江南的私家园林和北方的皇家园林均具有高超的造园技术和良好的审美体验,或者说,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成就。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园林相对面积较小,园内要素主要有山、水、假山、植物和建筑等,总体极有意境。进园欣赏会发现其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浑然天成之感,若置身室外山水之间,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深邃感和超脱感,表现了园林主人的心境和情趣。目前保留较好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江浙和岭南地区,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其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没有遵循传统的对称和规则,而是在山水之中,根据审美和实际需要,随形就势,灵活布置,实现了在园林的任何角落都处处是风景、满眼是图画的局面。这种将人和物融为一体的感觉,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最好阐释。对于皇家园林而言,它主要是供皇帝及其家人游乐和居住之地,它的功能相对于私家园林来说,更加全面。可以居住、狩猎、拜佛和渔猎等,尽管园林以大和全面为其特点,但在建筑风格上仍然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方式,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以颐和园为例,它作为现存的清朝在京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2.94平方千米,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行政、生活和游览为一体,其园内的建筑仍然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仁寿殿为朝政中心,在其西北区是帝后的寝宫玉澜堂、宜芸馆等,这些建筑总体形制仍采用对称的格局,体现了皇权在上、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万寿山上设有佛香阁、排云殿等建筑,其后山的湖区除了一处藏传宗教建筑外,总体上模仿了江南街景,是一处游廊相连的景区带。而昆明湖东南连接湖岸与南湖岛的十七孔桥,其汉白玉桥身优雅洁净,远观犹如一条玉带横卧湖面。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在造园上不再强调对称和规则,而是更加体现了顺应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和师从自然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尚和赞美,欲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典型的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希望天佑万物、遵天的朴素思想,这也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特点。

(二)西方的古典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园林艺术都直接体现了西方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其与中国师法自然的园林艺术最大的不同。西方的古典园林最初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由于古埃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限制,因而当地人本能地形成一种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追求,为了生存,他们利用尼罗河水来灌溉植物和农田,而围绕灌溉技术而兴起对称的几何形园林,也形成了一种沙漠中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而考古进一步证明了古埃及的几何形平面布局的园林结构。这种几何形的平面布局按照主人的意愿,种植了花草树木,创造了一种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直接体现。

但我们不能认为古埃及的园林仅仅是一种出于生存需要的实用主义,古希腊时期的美学也对欧洲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知道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将对世界的认识升华到对美的考量。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美学理念;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他认为美和美的事物不同,我们要研究的是不同事物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它直接决定了美之为美的根源,因而柏拉图认为美的理念,是一切美的事物的原因,是第一性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美的思想则更加具有经验主义的色彩,他认为美是一种可以给人带来快感的事物,它有一定的规则和比例。而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数论”,他们追求的是数量之间的比例与和谐。总之,古希腊哲学家对于美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其园林设计中的几何式平面布局模式。但古希腊的园林除了讲求实用主义外,随着希腊人在战争中的不断胜利和国力的逐渐强盛,他们开始注重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园林的功能,就开始从实用性向游乐性转化,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德米学院”。这里不仅能够满足哲学家聚众讲学的需要,而且园内建有各种神殿、雕像、座椅和花草树木,是一个集建筑、景观和实用于一体的学园。

古罗马园林继承了古希腊园林的特点,主要遵循的是实用主义的原则,但古罗马的园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宫苑园林、庄园园林、中庭式园林和公共园林。[35]宫苑园林仅存的是哈德良皇帝宫苑遗址及一些建筑遗存。这种规格的宫苑附带很多场所,如图书馆、竞技场、庙宇和画廊等,不仅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而且各种景致交相呼应,美感十足。

对于贵族式的庄园,其主要作用是观赏和娱乐,以满足主人的休闲需要。对于中庭式园林,它主要是将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后庭。中庭是家庭成员的主要活动场所,其中已经有了盆栽、小渠等,柱廊上也有一些绘画。对于公共园林而言,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实用性,但其建筑风格仍然以几何形的对称图形为主要特点。从这些建筑的特点中,我们能够得出西方人的文化和性格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精神特质,二是井然有序的理性主义精神特质。进入封建社会后,他们的园林仍然以实用主义为主要特点,加之受到宗教禁欲主义的影响,所以实用主义是其建筑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考虑。随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兴起,西方的园林重新获得一定的发展,一方面他们开始重新回归以比例与和谐的几何形为主要建筑特点的园林设计,另一方面开始借助自然环境,采取多种手法形成明暗对比、远近对比等园林艺术,彰显出了人作为主体对于环境的掌控和设计理念。17世纪后,西方的园林艺术又发生了新的转向。他们开始摆脱规则的几何园林设计模式,走向了自然园林的发展模式。

总之,无论是古埃及、古希腊直至后期的西方园林,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凸显人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和意义。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主体自身的实用性需求,更体现了主体的精神需求、娱乐和审美的需求。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的步伐开始踏遍全世界,因而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也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他们开始逐渐摆脱了规则和形式的限制,开始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但他们在园林设计方面的自然观和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不同,中国重点强调利用自然原景,加之后天设计,实现相得益彰;西方的自然观则仍然有很强的设计感在里面,他们只是形式上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这种表面的和谐仍然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设计出来的自然。这也是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上、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