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西文化在建筑方面的差异

中西文化在建筑方面的差异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对于中西建筑来说,其在功用上大同小异,但在建筑的风格、装饰、特点上却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点。对于中国的传统建筑物而言,无论其处于中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它都是对于身份等级的良好体现。而中国建筑物的装饰品也各有其具体的内涵。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以石材为主和以木材为主的建筑材料是中西建筑的重要不同点。

建筑作为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而且为人类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安全保障和情感依托的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建筑又不仅仅体现为一种实用功能,它还讲究艺术之美。具体而言,对于中西建筑来说,其在功用上大同小异,但在建筑的风格、装饰、特点上却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一)中国的传统建筑

对于中国的传统建筑物而言,无论其处于中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它都是对于身份等级的良好体现。具体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物主要通过建筑风格、颜色、装饰品、屋顶形制、大小、位置等来体现中国社会在礼义方面的特点、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信仰以及每个人的身份等级限制。比如北京的紫禁城,“走进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登上太和门放眼北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开阔而又整肃的广场,在广场的正北方……殿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銮宝殿——太和殿……这三座殿宇共同建筑在一个巨大的‘工’字基座之上,形成了紫禁城宫殿建筑群的中心,实际上这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设计的主要思想是以‘礼制’为基础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一系列安排。”[25]这是中国传统礼制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在颜色方面的体现:“人人皆知的故宫的角楼,屋顶三重檐形成多角、多檐、多山花、多屋脊、檐角起翘、参差错落,造型极为突出,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美称,是中国琉璃建筑最为精致的杰作。屋顶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多种形式,是琉璃瓦应用最多的地方。这些美观实用、富于变化的屋顶,正是天人合一观念的最好诠释。中国古代的天是指自然环境,人的一切创造,包括建造房屋,必须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古代风水之学的核心。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通过斗拱和梁架,与琉璃瓦巧妙结合,形成了多变的屋顶造型和美丽的飞檐,加之琉璃的光亮和色彩,形成独特堂皇的风景。”[26]然而颜色的搭配和使用除了代表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外,它还代表着一种权威和等级。比如皇宫中的紫禁城建筑为什么用大片的黄色和红色作为屋身呢?据记载,“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以来就当作为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黄色袍服成了皇帝的专用服饰……皇帝行经的道路在诸条并行道路的中央,成为黄道……火呈红色,自然界太阳也是红色。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这说明人类不但认识了红色,而且还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红色,联系着人类的生活,它给人以希望和满足,因而使人产生了一种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由此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和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27]

而中国建筑物的装饰品也各有其具体的内涵。我们仍然以紫禁城建筑群为例,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建筑群的屋脊上有许多用琉璃制作成的装饰品,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类是正吻;一类是脊兽。正吻也称为“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顶的装饰构件,是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称其为“麟尾”,但在尾部稍有一些不同。但无论其形如何,实则大同小异,都有其意指,即防火镇水之象征。对于脊兽,它们也是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有很多种,比如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等。据考证,这些装饰品最初是为了保护木头和铁钉,防止其生锈和漏水,但随着中国社会专制集权的加强,这些装饰品在数量、种类等形式上,都有了严格的等级意义和等级限制。比如紫禁城中的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m2,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g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28]

此外,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或者砖木混合结构,根基为石头结构,主体结构由柱、梁等木质架构而成。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屋顶结构有单檐、重檐,还有庑殿式[29]、歇山式[30]、悬山式和硬山式[31]。上述几类屋顶的共同特点均为有一根高高在上的房脊,建筑物的轮廓和线条清晰,要么平直、要么成垂直状。此外,中国建筑风格无论是单檐还是重檐结构,这个屋顶与整体建筑的比例适宜,没有“头重脚轻”或者根基厚重的感觉,即既不过大,又不过重,在建筑风格上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和谐精神的追寻。总之,中国的建筑给人一种对称、平直、大屋顶的“四平八稳”的视觉效果,而这种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对简单、平稳、和谐美满生活的追求,而不同屋顶形制,比如常见于正殿的庑殿式风格和其他的屋顶风格则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在建筑上的完美展示。

(二)西方的传统建筑

西方的传统建筑始于古希腊,而由于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境内山石林立,因而大理石是其主要的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和以木材为主的建筑材料是中西建筑的重要不同点。此外,从建筑风格来看,欧洲大陆人口较为分散,国家版图较小,这直接影响了其建筑风格的特点,即是一种多样的、个性分明的建筑模式。西方古典的建筑形制主要有古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

古希腊式的建筑风格主要为方形环柱式建筑,“中央为厅堂或大殿,周围环布巨型立柱。建筑平面多为长宽比为1∶1.618或者1∶2的矩形。古希腊建筑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四种柱式:(1)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柱式;(3)科林斯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32]。这四种柱式分别象征着男性的雄健和阳刚之气;高贵和优雅的线条气质和女性的柔美。罗马式建筑形制以圆为主,屋顶造型为“穹拱”式的圆形。

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形制,一方面采用了穹拱顶,一方面也采用了柱式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主要用于教堂,其建筑的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劵、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造型秀挺的尖形拱顶(即小尖塔),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顶,轻盈的飞扶壁,修长的束柱,以及用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棂等,给人以向上、升华、神秘的感觉,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对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演绎”[33]。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以怪诞和不工整为主,体现了一种炫耀、张扬、无逻辑和追求新奇的怪诞感,也体现了一种追求享乐和新奇的特点。

总之,从中西方的建筑风格上我们能够看出,中国人追求和谐、平稳、对称的共性化精神特征,而西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个性的精神特质,尤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之势,这也更加造就了西方建筑风格的个性化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