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与自然动态协调阶段

人与自然动态协调阶段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人力有穷时,对于个别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也许其灾害发生和工程治理的过程会循环好几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的主被动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转换过程中的。另外,在地震或降雨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跳过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阶段,进入长期的人与自然动态协调的阶段。

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导致了人类角色从主动到被动转化的必然,但是人是智慧的生物,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已经产生的工程问题进行再认识,通过实地勘察、模型试验等方法加深我们对自然界地质环境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已经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进行补救和治理,对自然界进行进一步的改造,那么我们又会占据主动地位。但是人力有穷时,对于个别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也许其灾害发生和工程治理的过程会循环好几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的主被动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转换过程中的。

另外,在地震或降雨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跳过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阶段,进入长期的人与自然动态协调的阶段。地震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会引发许多次生灾害,为了保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变被动为主动,除了灾后安置和重建,还需对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认识其分布和发展规律,结合已有的地质知识,对灾区的潜在地灾点进行排查,并为以后的地灾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如汶川地震以后,国土资源部组织了数十家地勘单位对地震灾区的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排查,对已受到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及时地组织转移,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将会面对许多震裂物质的威胁,如果对这些潜在的灾害没有一个系统详细的认识,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