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晋文公注重“安己”知人善任

晋文公注重“安己”知人善任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晋惠公担心重耳回来夺他的王位,于是派人去刺杀重耳。几年后,晋、楚两国终于为称霸中原发生了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晋文公在楚军进逼的情势下,依然履行了当年对楚成王的承诺,命令全军退避三舍,此军令一下,众晋军将士极为不满,认为避让是一种耻辱。晋文公之所以能够称霸中原,其原因在于重耳深谙养志之术,他一向注重“安己”,并能够做到知人善任。

春秋时期,由于晋献公听信了宠妃骊姬的谗言,冤枉了重耳和夷吾,两人为了保命,先后出逃。

十多年后,晋献公病逝,逃到梁国的夷吾回国继位,即晋惠公。晋惠公担心重耳回来夺他的王位,于是派人去刺杀重耳。重耳又开始了他第二次的逃亡生涯,他先后经过卫、齐、曹、郑等国,最后逃到了楚国。

楚成王并没有把重耳视为一个落难公子,而是以诸侯国君的礼节接待了他。在临行前的一个宴会上,楚王向重耳发问道:“若你将来当上了国君,要如何报答我啊?”

楚成王陵

重耳思考片刻,认真地回答道:“金银财宝、美女、丝绸,您都不缺,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回晋国为君,一旦将来晋楚两国不得已发生战争,那么我一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以报答您今日的恩惠。”

“但是,如果我退避三舍仍得不到您的谅解,那我也只能全副武装与您周旋了。”重耳接着说道。

两个人的问答,既是玩笑之言,又是严肃的外交辞令,双方思索的都是未来之事。重耳巧妙的回答既表达了对楚王有恩必报的诚意,又体现了维护个人和国家尊严的原则。后来,重耳从楚国来到了秦国,秦穆公同样对重耳十分优待。公元前636年,重耳终于结束了他长达19年的逃亡生活,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即晋文公。他在谋士狐偃、赵衰等人的辅佐下,在短短四年的时间,便使晋国具备了称霸中原的条件。

几年后,晋、楚两国终于为称霸中原发生了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晋文公在楚军进逼的情势下,依然履行了当年对楚成王的承诺,命令全军退避三舍,此军令一下,众晋军将士极为不满,认为避让是一种耻辱。再说,当时楚军劳师远征,早已疲惫不堪,不应该后退。然而,晋文公是为了报答楚成王的恩惠,而且还能暂避楚军的锋芒,骄纵了楚军,进而选择了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场,是一种政治上争取主动,军事上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谋略。

晋文公的退避三舍,果然没有得到楚成王的谅解,楚军依然不依不饶,这时,晋文公当然要兑现自己的第二个诺言:全副武装与之周旋。

于是,晋文公命狐毛、狐偃兄弟率上军进攻楚军之左翼,命栾枝率下军进攻楚军之右翼,另派一支伏兵,待楚军败退后,好去劫杀。次日清晨,两军在城濮摆开阵式,楚军早已被骄横之气迷失心志,将士们意志松懈,认为此战势在必得,根本不把晋军放在眼里,不过俗话说:骄兵必败。这次晋、楚两军的大战当然不会例外。数小时后,楚军左右两军尽失,中军也随之退败。

城濮一战后,楚军势力退出中原,晋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晋文公重耳从此也被史家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鬼谷子认为,一个人心中有了欲望,思想就会想着去满足这些欲望。但欲望过多,心神就会分散;心神分散了,意志就会薄弱;意志衰退了,思想就会不畅达。所以,统治者要一统天下,使国家太平,就要做到“无为”、“去欲”、“安己”,更要克服各种杂欲和俗念,只有清心寡欲才能明察他人的意志状态,了解他们的修养、欲望、能力等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威慑别人。晋文公之所以能够称霸中原,其原因在于重耳深谙养志之术,他一向注重“安己”,并能够做到知人善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