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者费尔巴哈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者费尔巴哈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说法认为,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被认为是连接了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间人。1828年,费尔巴哈在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成为一名大学讲师。在这样的观点中,费尔巴哈强调以人为上帝,并力图应用主观的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费尔巴哈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1872年,68岁的费尔巴哈在纽伦堡去世。

1804年,费尔巴哈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下拜恩区首府兰茨胡特市。有说法认为,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被认为是连接了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间人。

早年,费尔巴哈曾在黑森州的海德堡学习神学。受当时教授的影响,学习期间他对黑格尔的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父亲极力反对,但费尔巴哈依然一意孤行,并前往柏林追随黑格尔继续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费尔巴哈在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成为一名大学讲师。1830年,他匿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关于死亡与不朽的思想》。在这部著作中,费尔巴哈言辞激烈地抨击了个人不朽的观点,成为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观点的拥护者之一。由于这种激进的思想在当时很受排挤,再加上费尔巴哈本人不善演讲,因此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更严重的是他被永远驱逐出了大学讲坛。失去了工作后,费尔巴哈只能依靠妻子在一家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并搬到了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居住。

费尔巴哈

1834年~1839年,费尔巴哈相继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比埃尔·拜勒》《论哲学和基督教》等论著,开始了他哲学生涯中的一段创作时期。在《论哲学和基督教》中,他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这个观点的发表,预示着费尔巴哈已经同当时流行的以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念进行公开对抗。不久,费尔巴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问世,这是他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做出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分析批判。

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在书中,他重申了自己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在费尔巴哈的观点中,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能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这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

在费尔巴哈看来,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象,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一种机械论的唯物主义。尽管费尔巴哈不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这只是口头的,他的所谓有神论实际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无神论,也接近费尔巴哈本人所称的“人道主义的神学”。在这样的观点中,费尔巴哈强调以人为上帝,并力图应用主观的感觉恢复所谓的神性。

在1848年~1849年间,德国公国出现的革命运动中,费尔巴哈因为对宗教的抨击而被许多革命党人看成英雄,但其本人却从没有参加过政治活动。费尔巴哈反对君主制度,认为“无限制的君主国乃是无道德的国家”。在德国革命失败后,他公开责骂当时欧洲的反动局势,将其比做空间略大的监狱。1860年,由于他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只得离开在勃鲁克堡的家,搬到纽伦堡。1866年,他的最后一本书《上帝、自由和不朽》得以出版。1872年,68岁的费尔巴哈在纽伦堡去世。

费尔巴哈纪念碑

学海拾贝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论述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问题,以及“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等问题。他认为宗教中的上帝是为了适应人类本性的各种不同需要而存在的,并指出把上帝看成是离开人的存在而存在,只会导致迷信和不道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