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前死后两重天卢梭

生前死后两重天卢梭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卢梭的契约论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因此也有说法认为,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社会契约这个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法国大革命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卢梭死后,遗体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在书中强调,应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并建议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应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赞成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卢梭是法国大革命前期一位备受争议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他的《社会契约论》是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经典之作,而他晚年所著的《忏悔录》则成为一部以作者亲身经历来警醒世人的心灵的自白书。

卢梭

1712年,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其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由于家境贫寒,卢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却读了不少书。他曾被父亲送去当学徒,16岁时因为受不了作坊主对学徒的苛刻,便逃离到日内瓦,开始四处流浪。这个过程中,为了生存,他从事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甚至流浪音乐家等各种行当。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这期间他得到了华伦夫人的庇护。

卢梭与其所处时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都认识,但又无一例外不欢而散、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这些人当中有伏尔泰、狄德罗、休谟等。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他与德尼·狄德罗相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在这部影响深远的著作里,卢梭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但此后不久,他与狄德罗关系闹僵。

1750年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一举成为巴黎名人,并由此出入巴黎上流社会各种文化沙龙。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里,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卢梭的作品语言多采用自我独白式,充满浪漫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颇具号召性。1761年,他出版了《新爱洛琦丝》,整个巴黎为之轰动。次年,他的另一扛鼎之作《社会契约论》问世。这本书刚出版并未受到多少关注,但其对后世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这部书里,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好人是因为社会的出现才有的。在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当“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

以“契约论”为基础,卢梭又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尝试把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不过,他同时指出“原始的契约有着明显的缺陷。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卢梭的契约论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因此也有说法认为,法国和美国革命是卢梭社会契约这个抽象理论的直接结果。法国大革命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被称为“行走中的卢梭”。

1778年,身患精神疾病,穷困潦倒的卢梭在巴黎东北部的阿蒙农维拉凄然离世,巧合的是,他的“敌人”(起先是朋友)伏尔泰也于同年去世。卢梭死后,遗体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1791年,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精神偶像”卢梭树立雕像,并给予他“自由的奠基人”之荣誉。

学海拾贝

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一书,体现了卢梭在教育方面所秉承的“自然主义”的观念。卢梭在书中强调,应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并建议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应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赞成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社会契约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