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修指出,唐庄宗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而成功,因居功自傲、贪图享乐而失败。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透过我国历史数千年的发展,可以得出一个规律性认识,那就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兴国,贪图安逸,穷奢极欲,致使国破身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后唐庄宗李存勖遵循父亲李克用的遗嘱,决心解除父亲的遗恨,`完成父亲的三桩遗愿。

——《五代史·伶官传序》

释义: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点题: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总结唐庄宗既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原因时所说。欧阳修指出,唐庄宗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而成功,因居功自傲、贪图享乐而失败。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诗经·小雅》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安而不忘危”“自强不息”“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等警句,都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透过我国历史数千年的发展,可以得出一个规律性认识,那就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链接: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周易·系辞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左传·襄公十一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延伸悦读: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考察古今中外政权演变的规律,史上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从“文景之治”到“七国之乱”,从“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咸丰乱世”,从“同光中兴”到丧权辱国、大清衰亡,政权更迭,历史轮回,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条无法逃避的铁律。忧劳兴国,贪图安逸,穷奢极欲,致使国破身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后唐庄宗李存勖遵循父亲李克用的遗嘱,决心解除父亲的遗恨,`完成父亲的三桩遗愿。他殚精竭虑,奋发图强,时刻感到重任在肩。用兵时负矢直前,唯恐有负先王,最终活捉了燕王刘守光父子,砍下了后梁皇帝、大臣的头。但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之后,庄宗便一改初衷,生活上奢侈腐化起来。他任意索取财物,营造豪华宫室,“宫中货贿山积”,弄得“百姓愁苦,号泣于路”。他宠幸伶人,致使一些伶人受宠当权,“败政乱国”,最终导致君臣离心、军怒民怨,自食“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士卒离散”“身死国灭”之苦果。“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的斗争中,励精图治,所向披靡,然而进京后却丧失了忧患意识,陶醉于暂时的胜利,急不可耐地过上了花天酒地的奢华生活,从而导致大顺国迅速灭亡。清“八旗兵”曾是一支“威如雷霆,动如风发”的“虎狼之师”,但在坐稳江山后,忘却了忧患,文恬武嬉,养尊处优,最终走向腐化堕落,“八旗子弟”成了纨绔、低能的代名词。历史一次又一次地给后人上同样的课,却不能避免同样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盛世并非意味着永享太平,增强忧患意识才能生存发展。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局势,我们要以史为鉴,在学习和反思中增强忧患意识;要从现实的责任中认清使命,增强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发展一方、稳定一方、振兴一方的重责大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