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避免让机心污染知识

避免让机心污染知识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学、为人不如放下世故机心,以真示人,这样反而更能为自己争得立足的天地。一个人在社会上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心中免不了受到浸染,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突破道德底线,而是在受制中沉淀,沉淀时间、沉淀涵养,也沉淀历久弥香的知识,避免让机心污染知识。其实,人的心灵能否因为知识的灌入而丰盈,关键在于心灵本身干净与否。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称得上君子或者圣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资治通鉴》

智慧品读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假如一个人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即便学富五车,也不会做出什么施德行善的好事,反而会随着学业的精进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破坏。

相反,心地无瑕、性情如水的人会保持知识的中性,并随着学习的深入,使自己生活的世界沁满芬芳。

孔子说:“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性灵以全身”。才智性灵如果不符合自然之道、真我性情,便不会利人利己。为学、为人不如放下世故机心,以真示人,这样反而更能为自己争得立足的天地。

相反,一个人假若总是想着如何从这个世界中攫取利益,或者迎合世人、处心积虑地生活,将学无所成,甚至适得其反。

很多人都自认为聪明,可以骗得了天下人。其实,人的智慧相差无几,一个人的那点小小的伎俩不可能瞒得了其他人。因此,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要总以势利、世故之心待人处事,甚至使用一些手腕以求“瞒天过海”,否则到终了受害的还是自己。

其实生命就像一个沙漏,而道德就像沙漏中间那个卡壳。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是均匀而且缓慢的,除了弄坏它,谁都没办法让很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人,也如同沙漏,每天我们都有新的东西要学习,有不同的事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受制于这个瓶颈,否则流沙就会失于美,沙漏以至于时间就会出错。这就是所谓的“沙漏法则”。

一个人在社会上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心中免不了受到浸染,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突破道德底线,而是在受制中沉淀,沉淀时间、沉淀涵养,也沉淀历久弥香的知识,避免让机心污染知识。

其实,人的心灵能否因为知识的灌入而丰盈,关键在于心灵本身干净与否。一个人如若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坚守,可能一时痛快,之后却要经受长期的心灵煎熬。

古语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称得上君子或者圣人。

所以,当我们决心要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时,首先要端正好心态,保持心灵的无功利性:看见一个好的行为就见贤思齐,而不是利用别人的善行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好的话,先想想我们的修为是否配得上它,如果不是就说自己受之有愧,如果能受用就大方接受。其次,我们还要学会分辨人心的真假,避免自己为人利用,助纣为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