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以身外之物丢弃自我

不以身外之物丢弃自我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战国时,段干木学成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他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惹怒魏文侯,反而让魏文侯更加敬重他。从此以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时,都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如今一个人选择洁身自好,已不仅是践行学养的问题了。所以,人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哪怕我们孤身一人,至少我们没有为了终究会散去的身外之物丢弃自我。

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先秦歌谣

智慧品读

战国时,段干木学成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尽管他很有才能,但他始终不愿做官。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去拜访他,想授给他官爵。段木干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他这一举动不仅没有惹怒魏文侯,反而让魏文侯更加敬重他。从此以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时,都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

魏文侯的车夫对此十分不解,便问:“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他却置之不理,这样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

魏文侯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是有君子之道的表现。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他的住所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取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值得我学习、尊敬的人,所以我再怎么表达敬意都不为过。”

后来,魏文侯见到了段干木,诚恳地邀请他任国相,段干木谢绝了。但他们却通过一次倾心交谈,成为莫逆之交。

没过多久,秦国想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唐雎向秦国国君进谏道:“段干木是贤人,魏国礼遇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像这样的国家,恐怕不是能用军队征服的吧!”秦国国君觉得有道理,于是按兵不动,魏国因此逃过一劫。

段干木对功名富贵的厌恶,是他追求洒脱的独特个性儒家道德规范融合的结果。他虽然终身不仕,然而又不是真正与世隔绝的山林隐逸一流,而是隐于市井穷巷,隐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中,进而“厌世乱而甘恬退”,不屑与那些趁战乱而俯首奔走于豪门的游士和食客为伍,使倾覆之谋“浊乱天下”,为战争推波助澜,这样的一种选择,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忠诚。

如今一个人选择洁身自好,已不仅是践行学养的问题了。因为栖守道德在今天是修养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把握机遇、追求恬淡美满人生的需要。在这个繁忙的时代,一个能够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可能得意一时。前者之所以能耐住寂寞是因为他们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而后者只想抓住眼前的浮云,所以才会失去人生的坚守,落得万事凄凉。古代伯夷、叔齐拒食周粟,虽然他们的死亡不着一字,但在人们的敬仰和传唱中却尽得风流。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难以抵制物欲的诱惑,使自己踏上人生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人的修养是一个漫长的坚持和追求的过程,一桶牛奶中倒进一杯脏水就成了一桶脏水,人一旦放弃了自己操守的坚持,就容易自暴自弃,从而抛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人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哪怕我们孤身一人,至少我们没有为了终究会散去的身外之物丢弃自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