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的生生化育本质

教育的生生化育本质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讨论生境主义教育,需从“教育”概念本身出发。教育就是对人的化育,即把动物化育成为文化人,将有文化的人化育成为有德性的人的这样一种人生过程和社会进化方式。第三步是赞天地的化育之功。教育的真正功能与作用,就是化人生生,所以教育就是育人生生,就是生生教育。

要讨论生境主义教育,需从“教育”概念本身出发。有关“教育”概念的界说,夸美纽斯讲得最到位,他说:“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去取得的。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6]教育是使动物成为人的进化方式,教育也是使人成为人的培育方式。因为人首先是一个动物,无论是从远古的物种进化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在的个体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角度看,人都是从动物而进化为人的。人从动物进化为人的最初的也是实质性的标志,是他作为一个动物而获得了人质意识,产生了人质向往与追求。人质意识、人质向往和追求,就是文化。所以,人从动物进化为人的第一站,是使自己成为文化的人。但将自己成为文化的人仅仅是人的开始,人还必须从人质化意识的人变成有德性意识的人,必须从有文化的人成就为有德性的人。将动物的人进化为有德性的人的这一过程,却更需要教育。教育就是对人的化育,即把动物化育成为文化人,将有文化的人化育成为有德性的人的这样一种人生过程和社会进化方式。

教育作为化育人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就是将人化育成为有文化和有德性的人,所谓有文化,就是有知识、有思想、有智慧、有方法、有技能;所谓有德性,就是有灵魂、有良知、有道德、有美德。教育如何才能把动物的人化育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智慧、有方法、有技能和有灵魂、有良知、有道德、有美德的人呢?夸美纽斯从内容角度提出了教育应该培养人:“(1)熟悉万物;(2)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3)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7]夸美纽斯在这里所讲的“上帝”,实际上是“自然力”和“自然法则”的隐喻语,因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中,贯穿了一个基本的主题,那就是“教育要适应于自然”,并且他认为“遵从人类的自然本性应该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换句话讲,遵循宇宙律令和自然法则,培养人熟悉万物、管束自我和与自然同存的品性与能力,既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目的。如何做到这些呢?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中庸》则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至诚尽性:“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8]至诚尽性,这是两个方面,两个步骤,两个环节,第一个步骤是培养人至诚,第二个步骤是培养人尽性。

培养人至诚,就是既要培养人敞开心胸,直接面对一切,又要培养人无遮蔽地走近他人,走向社会,走进自然。更具体地讲,就是要培养人敬畏宇宙律令,遵从自然法则,信守生命原理,符合人性要求。培养人至诚的根本途径与方式,就是引导和激励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9]。只有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训练,才能生成至诚的品格,获得至诚的精神,具备至诚的能力,这种至诚的品格、精神和能力,才是启动尽性的主体前体。以至诚而尽性,涉及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要学会无遮无蔽地敞开自己的本性,即使自己按照人的本性的要求而存在而生存,这是成人的前提;这个成人的前提就是遵循人性要求。然后进入第二步,让万物尽其本性,即让万物按照他们的本性而存在,这是成人的生命基础;这个成人的生命基础就是生命原理。从教育角度讲,“尽物之性”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教育就是全面而充分地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方法、智慧来滋养人,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基本要求,教育的视野要广阔,教育的内容要全面、系统,教育的方法要多元化并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教育对人的化育功能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教育要全面而整体地化育人的本性,使人的本性符合生命的本性,使人以尊重生命本性的方式来全面地释放人自己的本性。所以,尽人之性的物理前提必须是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就是遵循生命原理而使所有的物成为物、使一切的生命成为生命,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人。第三步是赞天地的化育之功。这里的“赞”乃赞扬、颂扬之意。客观论之,赞扬、颂扬的前提是对所赞扬和颂扬的东西的认同,而认同的前提则是符合。因而,“赞天地”即是符合、认同、赞扬(或颂扬)天地。这里的“天地”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二是指自然法则。赞天地而化育,既指尊重自然的本性而获得自我化育,也指遵循自然法则才可实现尽性。所以,无论是尽人之性还是尽物之性,都要尊重自然本性,都要符合自然法则,教育就是要尽物之性和尽人之性,而尽物之性和尽人之性的基本要求是尊重自然本性,按照自然的要求去生活。换句话讲,只有符合自然法则的物性和人性才是真正的物性和人性;只有以神圣的自然法则为规范和尺度的物性和人性,才是教育所尽之性。因而,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的化育方法,就是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达及赞天地之境,这一过程就是人把自己成就为有文化和有德性的人的过程。因为就其根本上讲,尽性就是尽“道”和得“道”:尽人之性,就是尽人之道和得人之道;尽物之性,就是尽物之道和得物之道;赞天地之化育,就是尊天地之道和得天地之道。无论是从人、物还是天地自然角度讲,得“道”者即是得“生”;不断地得“道”,就是不断地得“生”。教育的真正功能与作用,就是化人生生,所以教育就是育人生生,就是生生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