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方法的传承与革新

方法的传承与革新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哲学方法无论具有何等的创造品质或原创精神,它总有其生成的传统土壤。这就是“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6]的道理。具备“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之态度、姿态,这应该是探讨和建构时代性哲学方法的首要条件。

八年前的一次散步中,我与一个学生在论及学问与大学问时,对他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说:“一个要走大道之路的学者,一个真正的思想者或者说思想家,必须具备三维视野,即历史视野、现实视野和未来视野。你要获得这样的三维视野,必须首先涵养关怀品质,培育关怀精神,生成关怀能力,即拥有对历史的关怀,对现实的关怀,对未来的关怀。这种基于关怀而形成的三维视野,落实在对具体对象、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中,它就变成了最实际的宏观方法。具体地讲,这种视野和关怀表现在历史的维度上,是以反思的方式而呈现;表现在现实的维度上,是以检讨的方式而呈现;表现在基于现实的困境而指向未来可能性的维度上,是以构建的方式而呈现。”现在再回味这段言论,则更有其无尽的新意。

首先,方法始终是学术志业的首要条件,是学问探索、思想创造的主体前提和认知源泉。

其次,无论对个人论,还是相对时代社会言,方法始终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更是未来的。一种哲学方法无论具有何等的创造品质或原创精神,它总有其生成的传统土壤。人类哲学智慧的传统总是构成对现实的冲动,这种冲动表达为传统智慧以自身的独特认知方式和认知视野而参与时代哲学方法的生成构建。然而,时代性的哲学方法永远都不可能是对传统哲学智慧的照搬。韩非子的《五蠹》对此做了很好的阐述,他概述上古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中古之世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汤、武征伐等不同境遇,以及如何应对其具体境遇而选择不同治理方法之史实,然后以“宋人守株待兔”的笑话来总结国家如果“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5]。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存在境遇、生存困境,因而,过去的已有智慧、已有经验、已有模式都不能构成解决今天之生存困境的现成方法。只有真实地考察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相应的且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改变当下状况,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6]的道理。具备“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之态度、姿态,这应该是探讨和建构时代性哲学方法的首要条件。

其三,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讲,引领其时代前进的根本方法,必须是由现实的境遇、未来对现实的召唤、传统对现实的冲动三者有机整合所生成。以现实境遇为认知出发点,以传统对现实的冲动和未来对现实的召唤为双向张力,构成当代哲学方法探索与构建的基本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