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早年的王阳明曾多次科考落第。因此,当周围落榜的同学哭天抢地、寻死觅活时,不为外物所屈的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李东阳这么说不过是想帮受挫的王阳明找回信心,众人也没当真。通过这次挫折,王阳明成熟了许多。王阳明清楚此刻自己人微言轻,但他还是希望皇帝将他的八项建议交内阁审议,酌情施行。

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王阳明全集·卷十一》

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说到畅快时截然忍住,正当意气风发时突然收敛,愤怒和欲望到达顶点时廓然化解,这些如果不是天下大勇之人是做不到的。

其实,王阳明的这段话主要是教导人们,无论是得意时还是失意时,无论是高兴时还是气愤时,都要忍得住,要能克制自己。

早年的王阳明曾多次科考落第。在王阳明眼里,考进士做大官只是世俗要求下的职业,尽人事听天命就行了;探索成圣的道路,参悟人世的哲理,才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因此,当周围落榜的同学哭天抢地、寻死觅活时,不为外物所屈的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的同僚见他落榜都来鼓励他,内阁首辅李东阳开玩笑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李东阳这么说不过是想帮受挫的王阳明找回信心,众人也没当真。谁知王阳明当时提笔就写,文思泉涌,倚马可待,众人惊愕之余拿来一看,但见其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纷纷叹服,连呼“天才”。

此时的王阳明还不懂得“隐忍”、“克己”、“低调”这些道理,还不知道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一时兴起,志得意满,悬笔立就。众人的夸赞其实更多的是奉承他的父亲王华,状元出身的王华此时正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前途无量,夸王阳明实际也就是拍王华的马屁,于是“比肩李杜,力抗苏辛”等等阿谀之词全出来了。下来就有人不服气,暗地里嚼舌头:“此子如中第,目中不会有我辈矣。”

果然,来科会试,王阳明又落榜了。

通过这次挫折,王阳明成熟了许多。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王阳明二十八岁,终于考中进士,“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工部虽排六部之末,但上管皇家建设,下管植树造林,对想发财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肥缺美差。不过,王阳明一不缺钱,二不贪财,志不在此的他不甘庸碌,争分夺秒,即使只是实习,也热情似火、斗志昂扬。但可惜的是,承平日久的大明朝早已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土木堡之变”更让后来者对北伐噤若寒蝉。

目睹这一片沉沉死气,王阳明愤怒了,上了一篇措辞激烈的奏疏:臣以为为今之大患,在于一些大臣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这帮人抑制大公刚正之气,专养怯懦因循之风。于是,忧世者,谓之迂狂;进言者,目以浮躁。长此以往,衰耗颓靡,朝纲不振,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而近日的边陲之患正是上天在警醒陛下,革故鼎新、改弦易辙的时机到了啊!接着,他又提出八项措施供皇帝参考,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和军事,所虑甚深,所思甚广。

王阳明清楚此刻自己人微言轻,但他还是希望皇帝将他的八项建议交内阁审议,酌情施行。然而,奏折呈上去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没有抱怨是不可能的,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漫漫仕途上,多少人就在这光阴虚度中步入耄耋之年,哪还有平治天下的精力和热情?

王阳明早就看透了官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特点,不禁感叹道:就做官这项高风险的职业而言,皓首而无成者占绝大多数;幸而有成,能得其当盛之年者几人?这几人中,想做点事却又半途而废、垂成而毁者,又往往有之。可不谓之难乎?但这时的王阳明已经参透了许多道理,跟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总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两面性,在自己偏激的时候立刻将心态调整到中间状态。也就是“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比如,他对仕途偃蹇感到郁闷时,马上又说:“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看问题之所以如此独到深刻,皆因其务实到极点的思维方式。心学教会了我们一件事——不要被自己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偏激永远是因为你看得还不够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