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做现代隐士,身居闹市不流俗

做现代隐士,身居闹市不流俗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 文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人生智慧人为了生存,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庄子认为,这些懂得隐居起来的人,是享受着生命的大自在的人。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顿挫坚锐,化解纷扰,这样便能长久地保持自身的光华,从而成为一个身居闹市的隐士,有着不流俗的大自在。

原 文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德经·五十六章》)

意 译

将自己的锐气完美收敛,却又能解开重重纷杂;将自己的光芒调和隐藏,又能与俗尘混同,这就是“玄同”。

人生智慧

人为了生存,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可是,在这复杂的社会中,总有着太多的纷繁俗事,让人常常会想,如果能隐居山林该有多好。庄子在《庄子·刻意》篇中就讲道:“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这里,庄子又列举了几种人士:隐居江海的人,与世无争、逃避世事的人,清闲悠暇的人。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荣辱毁誉的强烈愿望或忌讳。所以,以栖身山林江湖,流浪旷野荒原,每日垂钓,闲散度日。这正是道家的处世态度,顺其自然,在同一篇中,庄子讲了闲散居士的好处:“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庄子认为,这些懂得隐居起来的人,是享受着生命的大自在的人。

然而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不可能像庄子说的那样,到山林中去归隐。可是又怎能心甘情愿地混迹于这世俗之中,无法去享受如庄子所说的生命大自在?就如庄子在《山木》篇中所讲的燕子一样:燕子很害怕人,却进入到人的生活圈子,将它们的巢窠暂寄于人的房舍。我们亦可如这燕子一般,虽身处闹市,却有着自己的清净生活,而这便需要我们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或许听来略显晦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

郭子仪被唐德宗称为尚父,尚父这个称谓,只有周朝武王称过姜太公,在古代是一个十分尊崇的称呼。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率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

但当天下无事了,皇帝又担心他功高镇主,命其归野。朝中的文臣武将,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移交清楚,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命令,郭子仪又不顾一切,马上行动,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离他不行。

郭子仪将冲虚之道运用得挥洒自如,以雅量容天下。皇帝面前一个颇有权位的太监鱼朝恩,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他,他都没有记恨,一一包容。最后鱼朝恩居然派人暗地挖了郭父的坟墓,郭子仪不动声色,在皇帝吊唁慰问时哭着说:“臣带兵数十年,士兵在外破坏别家坟墓的事,我都顾及不到,现在家父的坟墓被人挖了,乃因果报应,与他人无关。”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郭子仪的姬妾从来不用回避。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当朝重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果然,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但对郭家人一直十分礼遇,完全应验了郭子仪的说法,一场大祸消于无形。

郭子仪的一生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最好解读,凡是有太过尖锐、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想法,也必须要解脱斩断。做人如此,做官如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顿挫坚锐,化解纷扰,这样便能长久地保持自身的光华,从而成为一个身居闹市的隐士,有着不流俗的大自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