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科学家的人生之反思

对科学家的人生之反思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对科学家的人生之反思在当今时代,对世界最有力的改变是科学技术带来的。科学家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而必须将其公开;另一方面,科学发现要得到及时承认和适当评价,也必须尽快完全公开以取得优先权。科学家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或公布新的数据,或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

4.对科学家的人生之反思

在当今时代,对世界最有力的改变是科学技术带来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的巨大价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们的伟业超过了史上任何一位政治家。现在几乎每个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科学,很多人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

人们崇敬科学家,各式各样的古怪的科学家成了许多科幻小说喜爱的题材。那个常常穿着白色大褂、戴着手套不分白天黑夜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的人,那个大大的脑袋、深邃的目光能看懂许多神秘的符号和复杂数学公式的戴着眼镜的人,那个极其聪明智慧、学问极其渊博的被称作某某博士的人,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科学家的惯常形象。

但实际上,科学早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2年统计,全美有博士学位且从事研发的人员就达65.6万多人,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员已上千万了。科学家并不神秘,他(她)们或者是大学的教授,或者是科研所里的研究员,与我们同在一个城市中生活。科学已经是一种社会建制了,科学界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其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就是追求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因为科学家的天职就是作出新发现,而“新”字就意味着独创,所以科学家们非常注重自己所做的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科学家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并不是“平等的”。洛特卡(A.J.Lotka)发现,对某一科学领域来说,产出n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约为发表一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1/n2。因此,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这虽然是根据论文的数量分布得出的结论,但也适用于论文的质量分布。大部分科学家的目标就是希望能站在这个金字塔的顶端。

实际上,科学家之间的竞争之激烈远甚于竞技体育的竞争、企业间的生存竞争。在体育比赛中,世界第一名比第二名第三名等固然有更高的荣誉,但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即使是世界第十名,仍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但在科学发现中,最先发现的人具有不朽的地位;而在别人已经发现的地方去做研究并再次发现,往往被看成是浪费时间和没有多大价值,甚至不能被称为“发现”。再次发现只证明你有能力做出那个发现,但那不是你的发现,不是你的成绩和功劳。

科学界有一个“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当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由于荣誉背景的放大作用,就有了更多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和承认,获得评价他人成果的权力以致压制“小人物”的机会。这导致科学界的两极分化:越是有名望的科学家越是有机会掌握更多的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名望,反之亦然。所以,科技界的竞争异常残酷。

默顿指出科学具有如下的社会规范:①公有主义规范。科学家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而必须将其公开;另一方面,科学发现要得到及时承认和适当评价,也必须尽快完全公开以取得优先权。②普遍主义规范。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一种言论是否是科学的,与提出者个人的社会属性无关,与他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科学无国界、无阶级性,向一切人开放。③无私利性规范。科学家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他们从事科学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发展科学知识。④独创性规范。科学家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或公布新的数据,或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⑤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科学家不应不经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任何东西,他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怀疑自己的成果。

根据公有主义规范,科学家费尽心血所得出的发现,并不能为其本人或其后代所拥有,没有使用和处置权,至多只能用他(她)的名字来命名,即仅限于给他(她)的发现给予承认和尊重。科学家不能像技术发明家那样获得专利的利益。但科学探索的过程并不会比技术发明轻松,同样会面临很多困难、危险(如研究毒蛇的生物学家、研究放射性的物理学家)。科学家为了了解某些细节,有时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操作和实验,有些过程甚至是枯燥乏味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或许更多的是由于)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科学家的人生价值。所以,科学家的工作既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又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科学家都是圣贤吗?不是。科学家是实验室里的怪物吗?对科学实验有一种天生的癖好?也不是。科学家也是人,有自己的情和欲,也渴望名和利。这就要求全社会给科学家的工作以充分的支持,因为他们是为了人类的福利而工作的。

科学研究不是建筑工程,在一定的时间内通常不一定能获得像一座房屋那样明确的结果,这就要求人们给科学家的工作以理解、宽容和耐心。科学家会不会为着自己的兴趣而干着有可能毁坏地球、毁灭人类的实验或勾当?例如制造可能导致全球一半以上人口死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的科幻作品描述了这类邪恶科学家,我们对此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要求科学家有伦理道德,另一方面社会要给予科学家以关爱,对科学家的行为要有制度约束。但什么样的科技伦理是合适的,什么样的科技制度是合理的,则有待于科学技术哲学的深入研究。

【注释】

[1]张华夏、张志林:《技术解释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版,第18页。

[2]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4期。

[3]因为技术具有两面性,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即有负面价值。应利用正面价值、避免负面价值。

[4]如中国出现了人体特异功能、超凡入圣的气功大师,甚至大师遍地开花等现象。

[5]如美国出现了以基督教教义为基础的创世科学,并与进化论相争。

[6]我国的“水变油”事件的教训,在我看来主要是科技政策的失误。

[7]医学是科学的一个部门,当然可以说它是一个相对不成熟的部门。

[8]以下“试管婴儿”“死亡标准”“安乐死”三小节内容,有大量内容来源于韩东屏等著《疑难与前沿: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相关章节,为行文方便,以下不再注明何处引自该书何页。本文用于教学,大量引用现有材料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