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卷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表明,关于正义者和不义者何者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小事情,“而是一个人该怎样采取正当的方式来生活的大事”。在古代,一个人不立文字而能成为伟大的哲人,这只有在把哲学当作一种可敬的生活方式来尊崇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成立。

(1)“人应该如何生活”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卷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表明,关于正义者和不义者何者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小事情,“而是一个人该怎样采取正当的方式来生活的大事”。很多学者由此而将“人应该如何生活”作为《理想国》的核心主题,其实这也完全可以算作整个古代西方伦理学和古代西方哲学的最大关切。

(2)古代伦理学与近现代伦理学之区别

古代伦理学的核心是德性与幸福,它关注的中心不是行动而是行动者,关注的不是行事(doing)而是做人(being)。如我们本文所表明的,它关注的是何为“好的人”、何为“好的生活”,这通常被称为“行动者中心伦理学”(agentcentered ethics)。而近代以来,人作为理性而自由的行为主体,其行动的合规则性以及规则本身的合法性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哲学家们的重视,故近现代伦理学则通常被称为“行动中心伦理学”(actioncentered ethics)。

(3)中世纪神学伦理学承上启下的特征

当然,规则意识的上升从根本上说源于中世纪神学,因为上帝就是超越的立法者。所以,中世纪伦理学一方面可以归属于古代伦理学范式,但也极大地催生了近现代以来的伦理学。比如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就经常说到法则、命令、律令等字眼。(康德著名的“两种东西”之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居我心中。”)

(4)古代伦理学的完整性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2卷中力主,我们所追求的正义属于“第二种善”。此即,“我们之所以爱它,既为了它本身又为了它的后果”。这明显反映了古代伦理学不同于近现代伦理学中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完整性”,它致力于探索完整的“好人”的完整的“好生活”。

(5)古代哲学的力量

古代哲学对完整性的追求让它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崇高境界。苏格拉底未留下任何著作,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位圣哲:“他的一生就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就是他的一生。”在古代,一个人不立文字而能成为伟大的哲人,这只有在把哲学当作一种可敬的生活方式来尊崇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成立。这正如法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普罗提诺大专家皮埃尔·阿多所表明的,古代哲学本质上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催人转变的内在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