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涯发展目标和大致发展途径

生涯发展目标和大致发展途径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方生涯发展思想概述生涯发展理论是伴随着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走向成熟的,是西方整个社会与文化成熟到具备了对人的关爱与尊重为前提的。孔子的生涯发展思想及其求职过程留给我们很多经验教训,非常值得研究总结。孔子与庄子的原典对我们人格精神的培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儒道两家有非常丰富的生涯发展思想,然而我们没有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一、西方生涯发展思想概述

生涯发展理论是伴随着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走向成熟的,是西方整个社会文化成熟到具备了对人的关爱与尊重为前提的。从被称为“职业辅导之父”的Frank Parsons于1908年成立波士顿职业局并随后出版Choosing a vacation专著而提出“人职”匹配理论开始,经1957年Donald E.Super提出“生涯彩虹图”理论,再到后来的Edgar H.Schein于1978年提出“职业锚”理论以来,生涯发展思想的各种理论成果层出不穷,涉及广泛的学科背景。其经典的理论流派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归类:其一,从单一隐喻的简化论的范例出发来考察个体的生涯发展,如认为生涯是机体,是旅途,是性格,是学习等所谓的主流生涯发展理论;其二,从多重隐喻的复杂论的范例出发来考察个体的生涯发展,如无边界生涯发展理论、多变性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的混沌理论等。

二、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生涯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社会的高频词。有学者这样评述道:“社会变迁和转型使得就业和谋生概念让位于生涯发展,生涯规划成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初,美国政府通过了生涯发展指导方针,生涯发展成为美国学校辅导的核心内容。在美国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对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规划、生涯信息的合理使用等生涯理念的重视是学校综合辅导项目的核心内容。”[1]反观中国,我们今天的各类生涯发展辅导与教材都过分依赖西方的理论模型,心理、性格、职业测评等这些带有浓烈的西方文化价值判断的手段被盲目嫁接和运用到我国,往往南橘北枳。片面强调自我发展,导致自我主义盛行,使生涯发展教育脱离中国文化的背景。“轴心时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的人生哲学相当丰富,而张岱年先生则更强调:“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2]生涯发展思想是人生哲学的核心所在,必须把中国的人生哲学与西方的生涯发展理论相结合,这样的生涯发展规划与辅导才有根有本,因此生涯发展理论的本土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中,没有哪一门课程出版的教材数量比“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更多。2012年7月27日,笔者在杭州市图书馆检索该课程的教材在杭州市图书馆的收藏数量,输入题名“职业生涯发展”,检索到的教材数量有541种。笔者专门花了近三天时间,翻阅了这些藏书,给我的印象,几乎全是照搬西方的生涯理论与怪异的测量表,基本上是“说明书”,简单说教,无多少学术价值。从学科建设来看,我认为该课程应归于哲学大类的人生应用哲学,然而这些教材完全没有哲学文化底蕴,与中国文化背景相脱节。试想,使用这些没有哲学思辨深度的非本土性的教材,如何来提高中国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型塑呢?如何来提高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吸引力呢?所以,生涯发展思想的本土性研究显得迫在眉睫。

三、选题缘由

之所以要研究先秦诸子的生涯发展的思想,其原因在于:

其一,今天的个体生涯发展所处之时代大转型、社会大变革时期与孔子时代(如孔子奔走列国[3]也就是找工作)非常相似,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言:“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社会组织的复杂化和官僚制度的成长,政治上的职事一天一天地由简趋繁,这种新的局面必须有大量的‘士’才能应付得了……‘士’的地位处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十分剧烈的时代,恰成为上升下降的汇聚之所。”[4]其实,诸侯争霸,群雄并起,侯国如不想被吞并就需要各种人才的辅佐,当时“游士无宗国”,士人的自由流动与竞争,由“士”而“仕”的就业,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生涯地震”(career-quakes)[5],例如孔子与孟子的就业情况,都非常地不顺,处处碰壁。当时的就业状况,可以从文献记载中窥其一斑,如墨子讲,“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墨子·尚贤篇》)。这说明当时士的就业状况并非以真才实学为基础。鬼谷子在《内楗第三》中则把“求职”概括为四种途径:结以道德、结以党友、结以财货、结以采色[6]。尽管步入二十一世纪了,但古今求职途径极为相似。孔子的生涯发展思想及其求职过程留给我们很多经验教训,非常值得研究总结。

其二,随着孔门儒学成为显学,对儒学的批判也随之而起。墨子与庄子是批儒的代表人物。儒道对垒的核心之一是生涯个体如何建构生涯发展的思想:孔子的生涯发展思想重在规划,表现为“工作的生涯历程”的线性规划思想;而庄子的生涯发展思想重在解构孔子的直线进取型生涯规划思想,其生涯发展重在“合乎道的自由生活”,他从“人生如梦”与“命运无常”两个角度提出混沌生涯发展思想,其特征是个体的生涯发展具有非线性与不确定性;这是对儒家生涯理论之线性的、静态的、还原论的和因果决定论的批判与超越。所以庄子的生涯混沌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涯发展模型,对今天的生涯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其三,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格局来看,每一个中国人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涵化(acculturation)型塑,形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格局的核心文化传统基因是儒道两家;任何一个中国人,他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中既受儒家也受道家文化的双重影响。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本体底蕴”,人既是文化的主体,同时也被文化所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主张文化本身以及由文化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差异是文化心理学的主题。[7]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既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所在,也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共性所在,同时在研究模式上要把人文科学模式与自然科学模式相结合。孔子与庄子的原典对我们人格精神的培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儒道两家有非常丰富的生涯发展思想,然而我们没有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我们必须对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生涯理论观进行中国时代化的阐发,建构本土性的生涯发展理论。在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同的主体运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差异,必然导致地区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机会结构的变化,人与机会的时间、空间相分离最终必然导致职业的转移;而伴随职业的转移,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社会角度考察这一现象,就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从个人角度考察这一现象,则是生涯历程(Life-span)[8]的变化。而对生涯发展或历程的研究,一直是西方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且有大量的成果。

四、对中国化、本土化与本土性的评述

我们如何对待西方的生涯发展理论成果?时髦的提法是把西方生涯发展理论“中国化”或“本土化”,本土化包括两种:一为所谓的内在本土化(Internalindigenization),另一为所谓的外来本土化Indigenization oftheexogenous)。如翟学伟先生所说:“在原有的‘西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徘徊,而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化’什么,或者能‘化’什么:是因为研究对象变成了中国人就算是‘化’了呢,或是修订问卷和量表就算‘化’了?是找到了本土的概念就叫‘化’了呢,还是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才叫‘化’?乃至于,究竟是我们挣脱了西方概念、解释和结论就‘化成’了,还是我们有了自己的理论才叫‘化成’?”[9]因此我不赞成“中国化”或“本土化”的提法,我更倾向于翟先生的“本土性”,即“就是不转化任何东西,在对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思考中建构自己的概念和理论”[10]的提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1]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今天的文化有其源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二者是相通的,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应对中国生涯发展思想做本土性的理解,从而使生涯发展思想成为“中国的”生涯发展思想,而不是西方的生涯发展思想“在中国”;应努力超越以西方生涯发展思想为范本来“解构”或“重构”中国生涯哲学的模式,在一般哲学学科的观念和范导下,以中国哲学的本土性思维来开展中国生涯发展思想的研究,也就是结合西方已有的生涯发展思想,梳理受中国地域文化传统习俗、时间累积共同作用相互影响而成的、在中华民族中得到具体体现出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环境的生涯发展思想意识,从而建构中国人的生涯发展理论与模型,以指导今天的生涯个体更为合理、有效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