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

人性定义与价值判断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荀子关于人性的定义,摘其要者约有如下几条:“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不仅如此,荀子还对人性作了一种负面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对这句话,学界普遍存在一个误解,即认为这是荀子的人性定义。

荀子关于人性的定义,摘其要者约有如下几条: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荀子·正名》)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

上述几条定义都是统一的,都是通过与“伪”的对比来揭示“性”的本质。若仔细剖析,荀子关于人性定义的内涵约有两方面:一是就“性”的生之所以然的自然之质而言,具有“本始材朴”的特点;二是就“性”的不学而会的自然本能而言,具有“天之就,不可学,不可事”的特性。这两个方面都是就人的自然性而言的,合而言之,可谓是“体(自然之质)用(自然本能)合一”。那么,荀子的人性定义究竟有没有揭示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呢?不妨对照一下荀子的以下说法: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荀子·非相》)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由上可见,不管是“辨”还是“义”或“群”,荀子都是主要通过人禽对比、人之异于禽兽者来说明“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或本性。这当然是可行的。但是,由此返观荀子关于人性的定义,可以看到,它未能反映、揭示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不仅如此,荀子还对人性作了一种负面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对这句话,学界普遍存在一个误解,即认为这是荀子的人性定义。但实际上,这并非人性定义,而是一个关于人性的价值判断。[71]显然,这个价值判断是不恰当的,与上述人性的定义是有出入的(自然属性是中性的),更与所谓“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辨”和“义”)是相矛盾的。所以,荀子人性论有两个严重失误:一是没有从人之为人的特性去界定人性;二是没有把后天的“伪”(“人”:后天的自觉为善)与先天的“性”(“天”:先天的自然趋善)统一起来,由此导致上述问题和矛盾。如果把荀子对人的特点的揭示(“辨”和“义”)也视为荀子人性论的固有内涵,[72]那么,他对人性的定义与他所做的价值判断,就更构成了直接的矛盾。

荀子为什么提出“人之性恶”的命题?这出于他对人性的如下观察和推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这段话的逻辑推理存在问题:一方面,“率性”(即所谓“顺是”)非必导致“争夺”;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争夺生”才导致“辞让兴”,而不是“辞让亡”[73]。此外,荀子还提出一个命题,即所谓“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性恶》)。据此,荀子推论说:“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性恶》)但是,这个推论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古人即已提出反驳:“荀子云:‘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不知如果性恶,安有欲为善之心乎?即此有欲为之心,已足验人心之善矣。”(《宋元学案》卷一,《安定学案》黄百家案)另外,荀子之所以提出性恶论,也与他吸收法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慎到讲:“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慎子·因循》)商鞅说:“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商君书·算地》)这表明先秦法家对人性的看法接近于性恶论,而且认为这样的人性是不可化的。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政治思想上强调法制。而荀子尽管说人性恶,但也认为人还有对善的追求之一面,因而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化性起伪,礼法兼用。

总而言之,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严重失误在于没有从人之为人的特性去界定人性,没有把后天的“伪”(“人”:后天的自觉为善)与先天的“性”(“天”:先天的自然趋善)统一起来,从而导致上述问题和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