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慧远及其佛学》序

《慧远及其佛学》序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东方亚洲有广泛的影响。石 峻1984年6月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本文原载于方立天著《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东方亚洲有广泛的影响。它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思辨哲学,可是这种思辨哲学,其实是为信仰服务的。同时这种佛教信仰,外表上虽说是主张出世的,但与现实政治、经济等问题却又密切相关。若果我们只懂得它的任何一个方面,而从根本上忽略了与其他各方面问题的内在联系,显然,那是很不全面的。

印度佛教是古代东方社会的一种历史产物,有它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决不是完全孤立的现象,即单靠某一个“先知”(佛)可以凭空想出来的。它的发展又必然受到各地现实社会矛盾的制约,以及别种思想的影响,决不可能是个一成不变的宗教信仰。因此,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原始佛教,跟后来印度和中国佛教的思想,乃至其他各国的佛教思想,虽说是多有继承关系,而又各有互不相同的特点。同时这种佛教思想的传播,也不像一件具体东西转移那样简单,别人可以一下子就整个地搬来,而且这个民族国家的人和另一个民族国家的人去搬运,无论摆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什么两样。佛教是一种思想信仰,情况就不相同了,介绍进来的人都不免要受到本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要带上各自民族的特点,并且会打上信仰者不同阶级的思想烙印。同时通过翻译介绍传入的这种外来的宗教,对原本具有各种不同思想和信仰的人,肯定会观感各有不同,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那也是很自然的。佛教既经输入别国之后,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信仰者集团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肯定又会产生新的分歧,这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因此,中国过去的佛教思想不完全等同于古印度原来的佛教信仰,乃是历史的必然,在这里不牵涉什么真伪与高下的评价问题。即使同是中国的佛教,在过去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近代的佛教,也在不断分化和变迁之中,各有自己不同的历史特点。纵观佛教在我国从传入、发展、然后又趋向衰落的全过程,其间问题虽然非常复杂,实在都有客观规律性,不纯粹是一堆偶然现象的堆砌。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同志们,特别是从事我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思想史的专门研究者,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应该深入地加以发掘的。如果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这种问题漠不关心,没有比较系统的了解,那是很难使工作不断继续前进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鼎盛的隋唐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对于佛学思想的系统研究,集思广益,是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最高水平的,因此首都长安实际上成为亚洲这方面学术的中心。如唐僧玄奘(600—664年)的成就,就是世界所公认的。但在近代(1840—1949年),以非信仰的立场,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的,除汤用彤先生、陈寅恪先生、吕秋逸(澂)先生等几位著名的前辈学者,曾作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之外,就一般的情况来说,则是相对地落后了。自然一部分进步学者的“借题发挥”,不在此例。至于1949年建立新中国以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来系统地进行佛教思想史的研究,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虽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究竟还处在开辟的历史阶段。由于宗教学是一个比较难的学术部门,要想取得有重大价值的科学成果,那不是单凭作者个人主观上感情的爱憎可以随便加以描绘的,也不是单凭热情就能轻易成功的。假如有人仍然停留在过去封建社会一些思想家和文学家,如唐代韩愈等人反佛斗争的理论基础上,站在维护儒家“道统”的立场,则是大大不够的了。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按理必须尽可能做到吃透两头,首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是必须力求读懂那些晦涩难解的佛教原始资料。至于作者对各种重大理论问题的分析批判,其科学性应该大大超过以往时代的水平,才能够符合目前新时代的要求。这样,它就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情况,必得是深入到内容的解剖,从历史现象的观察提高到问题本质的掌握,从而可以进一步认识它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客观规律,并且还能用现代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让读者也可以有明白的理解,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科学研究,要逐步实现这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造,面向未来世界,可说是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

我国过去一段时期内,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学术界不免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凡是号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多不肯深入地钻研各种唯心主义体系,特别是所谓宗教哲学。其结果是,或则限于背诵教条,致使理论脱离实际,成了无的放矢;或则由于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难免不误入歧途。这两种具体情况虽然很不相同,但在客观事实上都会妨碍有关佛教思想史的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影响到开创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新风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方立天同志,过去上北京大学读的本是哲学专业,但早在二十多年前即开始从事佛教思想史的科学研究,并且坚持不懈,先后发表过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又从事校释佛教思想资料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内外且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印行他的专著《慧远及其佛学》,这是通过解剖一位古代有影响的佛教领袖和学者,来系统地论述那个时代的佛教思想侧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值得佛教思想史研究者欢迎的事,衷心希望作者今后在这一科学研究领域内取得更大的成就。

石 峻

1984年6月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注释】

[1]本文原载于方立天著《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