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儒的来源及身份

儒的来源及身份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①史官——儒出于祝、史 ②术士——儒出于术士 ③职业——儒出于职业 ④地官——儒出于司徒 《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通其礼,故曰情而寡要,劳而无功,若夫列君臣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史籍有载的几十人,应是佼佼者。君子与小人本是春秋时期政治上划分阶级的常用范畴。孔子是圣儒当之无愧。

①史官——儒出于祝、史 (章太炎、郭沫若)

②术士——儒出于术士 (杨向奎、徐中舒、傅剑平)

③职业——儒出于职业 (钱穆、傅斯年、冯友兰、侯外庐)

④地官——儒出于司徒 (何新、刘忆江)

史记·太史公自序》称:“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通其礼,故曰情而寡要,劳而无功,若夫列君臣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司马迁在这里指的六艺,当指 “礼、乐、射、御、书、数”而非 “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教育失败,礼教成功,让一部分人先学,再教子民。

胡适 (1934)认为最初的儒都是殷遗民,以相礼为职业,这是以孔子为模特。

傅斯年认为儒家者流出于教书匠。但教书的不都是儒家者流,少正卯、墨翟都教过书。

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史》中说儒来自沦落的祝、宗、卜、史。

杨向奎在 《宗周与礼乐文明》中说原始的儒俗事巫祝活动。

郭沫若 (1937)认为儒是邹鲁缙绅先生的尊号。

章太炎 (1905)与钱穆(1954)都认为儒是术士之称。章谓秦坑术士,人称坑儒,儒即术士,儒之名出于 “需”,上知天文,下知旱潦。儒分达儒、类儒、私儒三种。

(陈来:《古今原儒说及其研究者之反省》,Post baidu com/f?k2=138698784 2006-10-3)

孔子是殷遗民,而且世代业儒,父亲及曾祖父都曾以儒为业,可说是儒业传家。由于是父亲弃妇所生,自幼贫穷,因此只能从小人儒起步。由于苦学 (子入太庙,每事问),逐步进入君子儒的行列,进出于鲁国公室三桓 (孟孙、叔孙、季孙)的门户,尤以季氏最频最密。最后进入鲁国高层政治。政途失意,孔子转向设帐授徒,潜心于整理古籍,最后成为大儒。孔子授徒的培养目标便是君子儒,不作小人儒。三千弟子,有的只是穿儒服、戴儒冠,毫无六艺修养,是小人儒。七十子之徒应是君子儒。史籍有载的几十人,应是佼佼者。

君子与小人本是春秋时期政治上划分阶级的常用范畴。

周金 (钟、鼎文)少见君子、小人字样。春秋文献逐步多见。《周书》多见小人,余书多见君子。

表1-1 春秋文献出现君子、小人次数

资料来源:(赵纪彬:《论语新探》,1976)

王充(27~约97)分儒为四等:

①文儒,即著书立说者,怀先王之道,含百家之言。

②世儒,即说经者。

③上儒,能博学问者。

④鸿儒,精思著文,连续篇章者。

孔子设帐授徒,整编典籍,倡导中庸,宣传泛爱,提出世界学术界最早的黄金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等儒行,当之无愧。

王充也指出有的人穿儒服,读儒书,但知今不知古 (盲),或者知古不知今 (陆沉)。这种人堪称小人儒,也是孔子力图避免的。但三千弟子,树大有枯枝。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就儒这一职业而言有三条标准。

①忠于信仰。即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不立则不威,学则不固。”(《学而》)

②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③言行一致。“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子路》)

康有为(1858~1927)把儒分为二等八级,实际还是君子儒、小人儒。

康有为又把君子儒先分为圣儒 (最上等),依次为大儒、通儒、名儒。孔子是圣儒当之无愧。因此,康有为对唐太宗贞观年间把孔子由先圣降为先师的称号,而把先圣的称号改给周公愤愤不平。康有为没有追究原因,这可能是学者把 《六经》的编纂权由孔子转给周公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