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数字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文化数字化促进文化的发展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重视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人正确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含着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一,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包含着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体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潜力和现实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其二,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展开,人的发展现实地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发展,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生活交往关系等,由贫乏变得丰富,由封闭变得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一般说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需要客观的社会条件,也需要个人的主观追求和努力。

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前提。

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使人不仅能够逐步摆脱贫困状态,而且还能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自由个性的发展。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指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可以用于从事科学、艺术、社会活动等非物质生产活动的时间。有了充分的自由时间,人们才能全面发展。人们拥有的自由时间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用于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的时间就会越少,因而其拥有的自由时间就越多,自主性就越强,其在文化娱乐、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等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就越能够更加自由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2.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在私有制度下,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阶级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各种形式的劳动,而其大部分劳动成果又被剥削阶级剥夺了。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就等于剥夺了劳动者的自由时间,这就必然造成人的发展的被动性和片面性。另外,旧的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剥削制度下,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分工又使人们一生只能从事某种固定化的职业,成为片面发展和被动发展的人,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是这样的人,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才能消灭剥削阶级对于劳动者的剥削,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使劳动成为真正自由的活动,劳动者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掌握科技知识,开发受教育者的智力;能够使受教育者懂得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养;能够弥补受教育者的先天差异,甚至超越人的天赋,使受教育者获得生产、生活以及创新能力。总之,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当代,真正的教育是全面教育,是能够克服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教育。

深度拓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要坚持全面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关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重视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整个社会有机体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四种生产的统一。精神文化产品是相对于物质产品而言的,是一切科学体系、精神成果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是整个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要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进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强化人的主体意识,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使人逐渐形成对自身区别于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价值的自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此外,重视精神文化品的生产也增强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能力,从而促进物质生产。因此,重视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深度拓展

在我国,搞好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毫无疑问,实现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使人正确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从而自觉的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能够使人掌握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从而发挥劳动创造能力;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能够使人调动或抑制某种情感、欲望和动机,调动信念和理想的力量,不惧困难,不怕挫折,为实现人生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标志之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它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为人民当家做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并不断创造着物质文化的条件。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同进步。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四有”新人。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强大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就会越快,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会越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