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因为意志要这样

因为意志要这样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二我是什么?叔本华不,还有另一真理。叔本华意志就是单独构成世界另外那一面的东西;因为这世界的一面自始至终是表象,正如另一面自始至终是意志。马二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子?叔本华这世界所以恰好是这样一个世界,乃是因为这意志——它的现象即世界——是这样一个意志,乃是 因为意志要这样。叔本华亲爱的,十九世纪已经过去一半了。叔本华人生就是痛苦。

马二

我是什么?

叔本华

我就是我。

马二

世界是什么?

叔本华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在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于是,他就会清楚而确切地明白,他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就会明白围绕着他的这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如果有一真理可以先验地说将出来,那就是这一真理了;因为这真理就是一切可能的、可想得到的经验所同具的那一形式的陈述。它比一切,比时间、空间、因果性等更为普遍,因为所有这些都要以这一真理为前提。我们既已把这些形式都认作根据律的一些特殊构成形态,如果其中每一形式只是对一特殊类型的表象有效,那么,与此相反,客体和主体的分立则是所有那些类型的共 同形式。(《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5-26页)

马二

什么叫客体和主体的分立?

叔本华

客体主体分立是这样一个形式:任何一个表象,不论是哪一种,抽象的或直观的,纯粹的或经验的,都只有在这一共同形式下,根本才有可能,才可想象。因此,再没有一个比这更确切,更不依赖其他真理,更不需要一个证明的真理了;即是说:对于“认识”而存在着的一切,也就是全世界,都只是同主体相关联着的客体,直观者的直观;一句话,都只是表象。(《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6页)

马二

这是您的发现吗?

叔本华

不,这个真理绝不新颖。它已包含在笛卡尔所从出发的怀疑论观点中。不过贝克莱是断然把它说出来的第一人;尽管他那哲学的其余部分站不住脚,在这一点上,他却为哲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马二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唯一的真理吗?

叔本华

不,还有另一真理。这一真理,可不如我们这里所从出发的那一个,是那么直接明确的,而是只有通过更深入的探讨,更艰难的抽象和“别异综同”的功夫才能达到的。它必然是很严肃的,对于每一个人纵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要加以郑重考虑的。这一个真理就是每人,他自己也能说并且必须说的:“世界是我的意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7页)

马二

什么是意志?

叔本华

意志就是单独构成世界另外那一面的东西;因为这世界的一面自始至终是表象,正如另一面自始至终是意志。至于说有一种实在,并不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而是一个自在的客体(康德的“自在之物”可惜也不知不觉的蜕化为这样的客体),那是梦呓中的怪物;而承认这种怪物就会是哲学里引人误入迷途的鬼火。(《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8页)

马二

世界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子?

叔本华

这世界所以恰好是这样一个世界,乃是因为这意志——它的现象即世界——是这样一个意志,乃是 因为意志要这样。(《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世界》第451页)

马二

比如说?

叔本华

我看见过一朵野花,并被这花的美丽、这花各个部分的完美所倾倒。我大声叫了起来:“难道像你,还有其他像你一样美丽的花朵,就是这样花开花落,得不到别人的欣赏,甚至难得有一双眼睛对你们瞟上一眼?”野花回答我说:“傻瓜!你以为我开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吗?我开花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因为别人的缘故。我开花是因为我喜欢开花。我活着,我开花,这就是我的愉快和乐趣所在。”(《叔本 华美学随笔》第163页)

马二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叔本华

是啊,本心,多么可爱!可这东西现在值几块钱呢?这是一个“开窍”的时代,是一个假东西流行的时代,是一个“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代。

马二

怎么?您的时代已经如此了吗?

叔本华

亲爱的,十九世纪已经过去一半了。一位母亲把一本《伊索寓言》给了她的孩子们,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受到教育和取得进步。但孩子们很快就把书还给了母亲。那位最大的、一脸老成的孩子是这样说的:“这本书不适合我们读!太过幼稚,也太过愚蠢了。我们不会再上当,不会真的还以为狐狸、狼、乌鸦能够说话;我们早就过了看这些瞎胡闹的年纪了!”从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身上,谁还会看不出将来的自以为开了窍的理性主义者呢?(《叔本华美学随笔》第167页)

马二

我们的身体也是意志的现象吗?

叔本华

是的。唯独意志才是不可消亡的,而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意志的作品,或者毋宁说是意志的映像。把意志和认知严格区别开来,以及认识到意志是占主导地位——这是我的哲学的根本特征——是破解下面的矛盾的唯一锁匙。这一矛盾就是:死亡就是我们的终结,但我们肯定是永恒和不可消亡的,亦即斯宾诺莎那一句,“我们感觉到,也体验到我们是永恒不朽的”。(《叔本华美学随笔》第246页,“意志”原作“意欲”,为避免歧义,统改为“意志”,下同)

马二

智力呢?

叔本华

所有的哲学家都犯了这样一个错误:都认为人里面形而上的、不可消亡的、永恒的成分就是智力。其实,这样的成分唯独只存在于意志里面,而意志是完全有别于智力的;并且,只有意志才是原初的。智力是次要的现象,它是以脑髓为条件,因此是与脑髓一道开始和终结。唯独意志才是前提条件,是整个现象的内核,所以,意志不受现象形式的束缚,而时间则是这现象形式当中的一种;意志因而也是不可消亡的。因此,各种意识随着死亡而消失,但一起消失的可不是产生和维持这意识的东西;生命熄灭了,但与之一齐熄灭的却不是在这生命里面显现的、产生生命的原则。所以,某一确凿肯定的感觉会向每一个人说:在他的身上有着某样绝对是不可消亡的东西。甚至对那遥远的过去、对我们幼时的生动和清新的回忆,也证实了在我们的身上有着某样并不曾随着时间一起流失、衰老的东西;这东西岿然不动、持久不变,但这一不会消逝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们却又无法说得清楚。这既不是意识,也不是意识所依赖的身体。这应该说是身体以及意识所依靠的基础。(《叔本 华美学随笔》第246-247页)

马二

您觉得人生是什么?

叔本华

人生就是痛苦。

马二

为什么?

叔本华

我们既已在无知无识的自然界看到大自然的内在本质就是无端的追求挣扎,无目标无休止的追求挣扎;那么,在我们考察动物和人的时候,这就更明显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下面这一事实很奇特地,也必然地道破这一点:在人们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424-425页)

马二

那什么是幸福?

叔本华

痛苦的解除就是幸福。

马二

痛苦从哪里来?

叔本华

来自饥饿,来自需要,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无法满足却又无所不在的欲望乃是意志的化身。人作为这意志最完善的客体化,相应地也就是一切生物中需要最多的生物了。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这些需要而活在世上,并无依傍,完全要靠自己;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唯独自己的需要和困乏是肯定的。据此,整个的人生在这样沉重的,每天开门相见的需求之下,一般都充满着为了维护那生存的忧虑。直接和这忧虑连在一起的又有第二种需求,种族绵延的需求。同时各种各样的危险又从四面八方威胁着人,为了避免这些危险又需要经常的警惕性。他以小心翼翼的步伐,胆战心惊地向四面瞭望而走着自己的路,因为千百种偶然的意外,千百种敌人都在窥伺着他。在荒野里他是这样走着,在文明的社会里他也是这样走着,对于他到处都没有安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425-4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