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幸福的核心

人类幸福的核心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人与自我心灵的和谐:人类幸福的核心周国平先生在《丰富的安静》一文中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和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失为解除当代人“心灵痼疾”或“幸福危机”的一剂良药。所以,我们亟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存的智慧,重构幸福的精神家园。

第四节 人与自我心灵的和谐:人类幸福的核心

周国平先生在《丰富的安静》一文中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和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一句简单却极富哲理的话语,传达出人生幸福的真谛取决于内在精神世界的宁静充实而非外在的虚名浮利。应该说,幸福作为一种感觉和体验,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这就决定了一个人幸福与否,最终的评判者不在别处,而在于其内在心灵,即必须经受自我心灵的评判和拷问。每个人都拥有独属的“心灵家园”,那便是我们“幸福的原点”。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人性的扭曲、自然的恶化、道德的沦丧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种种危机的叠加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人们的心灵已经游离了原处,渐渐远离“原点”,面对功名利禄、繁华世界,人们迷失了自我,片刻不得安宁。所以有人说,现在的人类在不断地进化,人们的心灵却在退化,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人们的身与心已经失去了应然的和谐状态。

如何重新营造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境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让心灵回归原处,从而真正感受人生的幸福?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失为解除当代人“心灵痼疾”或“幸福危机”的一剂良药。因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所在,是生命中的根,尤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回归之路上一座明亮的灯塔”[27]。所以,我们亟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存的智慧,重构幸福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聆听老子的教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后亡。知足不辱,知至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诘问世人,声名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样为害?并告诫世人,过分的爱名就会付出重大的消耗,过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在老子看来,与身外之物相比,生命才是根本,人们应该珍视自然赋予的宝贵生命,不应沉迷于身外之物而伤害性命。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本末倒置,以财富的多寡、官位的大小、名誉的显扬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甚至将其本身直接视为幸福。为了获得所谓的“幸福”,一味地向外界探寻,乐此不疲地争夺、占有财富、名利等身外之物,到头来身心疲惫,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幸福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幸福诚然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但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仅有一次,两者是因果关系,幸福因有生命的存在才具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了生命,幸福将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应该善待自我,珍爱生命,学会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享受无限的幸福与快乐时光。学会在平淡、简单中发现幸福、享受幸福。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为了幸福而创造的,幸福在他的内心中,在满足人类简单的需要中。”[28]简单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一种人生境界,简单本身就是幸福。且看先哲儒家的“孔颜之乐”和“曾点之志”:虽“箪食、瓢饮、陋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却亦“乐在其中”。暮春三月,穿着新制的单夹衣,约上五六个朋友和六七个童子,一起去沂水边沐浴,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回家。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释怀与洒脱中充盈着无尽的幸福。再看道家老子返璞归真的“赤子之乐”,赤子无欲、无求、无知,拥有简单、平静、快乐、无我、无限,这些均是人世间最简单却又是最珍贵、最难得的东西,拥有了它们就等于敲开了幸福之门。还有佛家“心不住相”,随缘自在、自在随缘的“涅槃之乐”。这些都是源自简单的幸福。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正如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一种童真的幸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幸福,读书人的“平生不慕黄金屋,灯下窗前自满足”是一种回归自我的幸福,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种回归天地合一的幸福……数不尽的“简单”铸就人生的幸福时刻。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和感悟幸福的心灵。生命的本然状态是宁静的,我们的内心只有在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的情况下才能归于宁静,正所谓“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周国平教授指出:“在市声喧嚣之中,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尽管幸福也需要外在的东西,我们不应当认为幸福需要很多或大量的东西。”[29]过多的外在物质,只会扰乱人心的安宁,不足以激起人的内在创造力去丰富完善自己的人性。“人的生命具有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意义。一个人只有赋予自己的生存以超生物学的意义,不仅有物质追求,而且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他的生活才是真正人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只有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幸福才能生长起来。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资料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但是富足的物质生活,如果同人的精神需求相分离,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30]当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得到满足,并有成功体验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任何物质也代替不了的。现代人没有把精神生活摆在它应然的位置,从而无法体验到充实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反而更多地体验到拥有大量的财富后的空虚、失落感;每天为名而来,为利而往,生命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从没有享受过悠闲和宁静。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效仿老子“自然之道”,拥有一颗“愚人之心”,以淡泊、平静的心态看待身外之物,把人世间一切顺逆祸福,甚至生死都看作自然之事,得之不喜,失之亦不悲,从而以安时处顺、哀乐不入、知足常乐的心态获得精神上的畅达,享受“不争无忧”“宠辱不惊”的境界;拥有孔子视“富贵如浮云”“不怨天,不尤人”的淡然气概与豁达精神,享受“闻道则喜”“闻过则幸”的境界;顿悟佛家“心空万物”的洒脱与超然,随缘即应,舒卷自如,保持超然物外的胸襟与情趣,享受“涅槃寂静”的境界。这些境界足以使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羁绊,重获心灵的自由、宁静、充实和丰富,引领心灵回归,“心灵的回归就是灵魂彻底抛弃世间的浮华,达到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悠然自得,人生才能其乐无穷”[31]。钱财、名誉、权势等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生不能带来,死亦不能带去,它们不是也不可能是永恒,“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有我们的内心和灵魂”[32],因此唯有心灵回归、心灵富有才是真正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