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小孩子心态的看法

对小孩子心态的看法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对小孩子心态的看法在对待小孩子的心态这件事上,儒道两家之间有着相同的看法,而佛家的看法与儒道两家的看法却是不相同的。而佛家不尊崇小孩子的心态,是由于佛家认为小孩子的心态并不完全像那种合乎道的心态。

五、对小孩子心态的看法

在对待小孩子的心态这件事上,儒道两家之间有着相同的看法,而佛家的看法与儒道两家的看法却是不相同的。儒道两家对小孩子的心态是抱推崇态度的,这个意思可以从下面的引述中看出来。下面是儒家的论述: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者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孟子·尽心上》)

下面是道家的有关论述: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元览,能无疵乎?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圣人在天下,歙歙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以上见《老子》)

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然若行而失其道也。

(《庄子》)

下面是明代儒者(不能算是儒家)李贽的话:

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焚书·童心说》)

下面再附上耶稣的关于小孩子心态的说法:

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个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让小孩子到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里,正是这样的人。

(《新约·马太福音》)

在儒道佛三家之中,佛家并不尊崇小孩子的心态。儒家和道家之所以尊崇小孩子的心态,是由于小孩子的心态有点像合乎道的天人合一的那种心态。而佛家不尊崇小孩子的心态,是由于佛家认为小孩子的心态并不完全像那种合乎道的心态。说其像,是指小孩子的心态是纯洁无污染一片混沌,所谓天真一词,就是指合乎道。说小孩子心态并不完全像天人合一的心态,是指小孩子的心态之中没有清晰的深层自我意识。这深层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心性、人性、德性,也是人的灵性、灵魂,这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由于小孩子没有这个深层自我意识,所以有俗语称之为“未入魂” 。这个清晰的自我意识,本书叫做特殊的智慧,梁漱溟称之为自觉,冯友兰称之为觉解和注意。佛家尤其注重这个深层自我意识,称之为明,也称之为般若。佛家特别崇尚明而反对无明。这个明,正是自知之明的明。由于佛家特别注重这个明,而小孩子没有这个明,所以佛家并不尊崇小孩子的心态,不用小孩子的心态来比拟合乎道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心态,这一点,也是儒道佛三家学说内容的不同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