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仁以为己任”的士人格

“仁以为己任”的士人格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仁以为己任”的士人格关于“士”,许慎《说文解字》释为“事”,即从事具体事务的人。以行仁德为己任士应该弘大刚毅,因为其担当重大,征程广远;把弘扬仁德作为自己的抱负,担当难道不重大吗?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的人格主要集中在弘道和推行仁德上,而作为个人的重要品质之一的羞耻之心,这是推行仁德的基本条件之一。

1.“仁以为己任”的士人格

关于“士”,许慎《说文解字》释为“事”,即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当然,这不是一般的事务,是需要才智才能完成的事务;因此,士是凭自己的才智来做事的人。在中国文化的演进中,士后来成为知识人的代称,这一点在学术界几乎没有异议[1]。士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类型,主要在孔子的体系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1)立志弘道

留恋于安逸,就不配称为士,士应该立志于弘道,而不该以恶衣恶食为可耻,如果以粗饭破衣为可耻的话,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了。士不应该安逸于衣食住等的方面,而应该立志推广道于天下,即“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论语·宪问》,第145页)、“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第37页)。道比安逸的生活更为重要,可耻的不是简陋的生活条件,而是没有道。

(2)羞耻之心

士的人格本身具有一个序列,最高是行为中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四方而不辱没君主之威命;其次是为宗族称为孝顺,为乡党称为恭敬尊长;再次是出言一定信实,行为必定果决,在一段程度上,这仿佛见识浅薄却有固执的小人一样。这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中可以得到印证,即“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第140页)

(3)以行仁德为己任

士应该弘大刚毅,因为其担当重大,征程广远;把弘扬仁德作为自己的抱负,担当难道不重大吗?一生不息努力,难道不广远吗?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80页)在现实生活中,人所处的境遇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境遇里所能得到的社会认同也是相异的,这就有中国古代哲人的穷达,作为士在施行仁德的道路上,能够做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第2764页下~2765页上);穷困能过道德的生活,这是保持自己的根由;贤达却不为所欲为而离脱道德的轨道,这是维持民望的所在。前者是不得志的情况,自己的期望与实际得到的社会认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样的境遇里,通过修身而使自己恒久地走在道德的道路上;后者是得志的情况,在自己实现道德上收获的同时,也利益世间民众,善化天下的风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历来为知识分子所传颂。这里的“得志”与“不得志”所表现出来的当为,与下面将要讨论的大丈夫的当为选择存在相似性,这也是必须注意的方面。

另一方面,对待朋友,能相互批评磋商;兄弟之间,能和睦共处。这正是仁德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在“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论语·子路》,第143页)里,有集中的反映。

士的人格主要集中在弘道和推行仁德上,而作为个人的重要品质之一的羞耻之心,这是推行仁德的基本条件之一。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儒家的士,不仅跟大丈夫相仿佛,而且跟大人也是互换使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