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劳动,实行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大机器生产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后,又利用这一规律,不断进行改革,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或环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四、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不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也就不同。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立起来,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使用石器,单个人没有能力获得生活资料和抵御野兽的攻击。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劳动,实行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所以我们说,石器对应的只能是原始公有制生产关系。同样,青铜器对应的是奴隶制生产关系。铁器对应的是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大机器生产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常把生产力比作儿童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当衣服大小还足以保护身体发育时,身体就可以继续发育,衣服也可以继续穿;当衣服窄小到束缚身体、影响发育时,就得换成大号的了。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作为最活跃的因素,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如果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变革,生产关系的性质就会随之发生变革。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力被另一种生产力代替后,旧的生产关系也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取代。如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就使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成为可能,原来的生产资料集体占有制也就被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逐渐取代了。所以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就取代了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以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制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生产关系的变化总是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基础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被生产力决定,又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生产关系不仅能从物质利益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鼓励劳动者以较大的热情从事生产劳动,改进工具,提高技术,而且能为生产力各要素的结合尤其是人与物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从而把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之所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不能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利益要求,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并且不能把生产力的各要素以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个辩证关系从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来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也有矛盾,但只需对生产关系作某些调整,不必对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生产关系变得陈旧,与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变为基本不适合时,旧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这时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经过变革,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并确立起来,它在新的基础上与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又基本适合,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新的矛盾运动。这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要求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是在此规律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在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后,又利用这一规律,不断进行改革,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或环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根据这一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而又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