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语失,多言数穷
【原文】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第五章》)
【译文】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也可以解释为话说多了就会智穷辞穷,不如守住心中的想法不说。
【解析】
老子认为,话说多了,就会智穷辞乏,甚至说错话。在这里,老子肯定了沉默的价值。
明代郭子章所著的《谐语》中有一则寓言故事:黄雀、蚊子和苍蝇三个动物聚在河岸柳荫下,各自说自己的生活情趣。黄雀说:“七月新凉,五谷登场,主人还没吃,我就先尝到了。”苍蝇问:“如果人们用弹弓打你,你怎么办呢?”
黄雀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有什么办法啊。”轮到蚊子说了,蚊子伸伸懒腰,念念有词:“深院度春风,黄昏寂寂无人踪;红罗帐里佳人睡,被我偷来一点红。”
躲在河里的老鳖,原本学会了老僧入定,这时听到了闺房艳事,不觉春情荡漾。于是爬上河岸来插嘴说道:“佳人春睡乍醒,打你一掌,看你如何计较?”蚊子说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最后苍蝇说:“酒熟我先尝,良朋千万众;沉醉倒金樽,才郎扶我起。”鳖又笑道:“才郎不扶你,岂不浸杀你。”苍蝇说:“醉时曾捉月,姓名千古说。”
忽然有个路人走来,它们的辩论忽然停止,原来的三个动物举翅飞去,只有老鳖行动缓慢,被人捉住,带回厨房,准备引刀成一块,放入油锅,炸来做下酒菜。这时老鳖才恍然大悟:“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这个小寓言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人还是保持沉默的好,不要处处彰显自己。老子认为,夸夸其谈的不是聪明人,因为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会显示自己的无知,甚至会招来祸端。
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中国有句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是非往往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大方便佛报恩经》云:“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夫口舌者,毁身之斧,灭身之祸……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燃,能烧一世,恶口炽燃,烧无数世。猛火炽燃,烧世间财,恶口炽燃,烧圣七财。”但是人生在世,都要和别人沟通,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话。如果在说话之前,没有经过考虑,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可能受辱误事,大甚至可以误国误民。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说出去,生出事端,则想补救恐怕也悔之晚矣。所以人要管住自己的舌头,否则,你要面临祸从口出的灾难。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责任、不考虑结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下去,最终会害了你自己。
三国中的杨修就是因为自己恃才放旷,说话不注意,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