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不畏威,大威至。

民不畏威,大威至。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_老子新論民不畏威,大威至。古“畏”“威”通用。言民不畏威,則大威將要臨至。

民不畏威,大威至。

嚴可均曰:“大威至”,御《注》、王弼、高翿句上有“則”字。河上無“則”字,末有“矣”字。

羅振玉曰:敦煌庚本作“大畏至矣”,壬本、景福本均作“大威至矣”。

朱謙之曰:廣明本“則大威至矣”,彭、傅、范同。柰卷作“大威至矣”。羅卷作“不畏威,民不畏威。”古“畏”“威”通用

王叔岷先生曰:敦煌景龍鈔本、天寶鈔本“大”上並有“則”字,索紞本“至”下有“矣”字。

古棣曰:乙本作“民之不畏二,則大畏將至矣”。顯然,後兩“畏”字是“威”字訛,即寫了别字。第一句的“之”字和第二句的“將”字,其他各本皆無,從《老子》詩的格律看,從意義上看,都不應有。

高明曰:今本雖句型多異,但皆無“將”字。按“威”,與“大威”,等級之别。言民不畏威,則大威將要臨至。從經義分析,原文當有“將”字爲是。王弼《注》云:“……天誅將至。”“天誅將至”,即經文“大威將至”。可見王本原亦有“將”字,當從帛書爲是。

案:帛書乙本首句作“民之不畏畏”,“民”下有“之”字,次“畏”字讀如“威”;甲本存“畏畏”二字,以殘損字數推之,其上當有三字,甲本“民”下蓋亦有“之”字耳。次句甲本存“則”、“矣”二字,〔24〕乙本作“則大畏將至矣”;今本無“則”、“矣”二字,蓋後人删之也。王《注》曰:“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天誅將至。”疑王本“至”上有“將”字,與帛書合。

* * * *

此乃1979年之案語,高明所論,有與鄙説相合之處,兹録於此。《指歸》曰:“大威以至,乃始爲善。”以至,將至也;嚴本原文未知是否作“將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