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种自然(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

两种自然(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种自然_寻绎X:一种新的元哲学本体理解论1.两种自然人类面对的自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在自为的“第一自然”;另一种是人为改造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不能脱离第一自然,以第一自然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都是与作为精神主体的人相对应的自然客体。第一自然的物质运动和组合具有自发、自为的性质,这是第一自然的规律。人的需求决定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服务人的需求。

1.两种自然(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

人类面对的自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在自为的“第一自然”;另一种是人为改造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不能脱离第一自然,以第一自然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但第二自然完全不同于第一自然,是人造自然,是人类精神活动外化而成的对象世界。第二自然是可见可感的人类精神,或者说,是人类精神的伟大体现,是“人之宇宙”(宇宙是人的宇宙)这一论断的一个证明。

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都是与作为精神主体的人相对应的自然客体。在人出现之前,地球上只有第一自然,有了人之后,处于蛮荒状态的自然客体才开始分化,第一自然经由人的改造日益转变成人化的第二自然。第一自然的物质运动和组合具有自发、自为的性质,这是第一自然的规律。而第二自然的物质则按照人的需求运动和组合,一切第二自然皆来自人的需求。先有人的需求,后有第二自然。人的需求决定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服务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是主动的,第二自然物质是被动的。人的需求是第二自然的前身,第二自然是人的需求的结果。人的需求是无形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有形的人的需求。有什么样的人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第二自然的物质运动和组合,就有什么样的第二自然。人的需求是第二自然物质运动和组合的原动力。这可以说是第二自然的规律。

人类最早的生活于非洲大陆的祖先(据有关科学研究推测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位女性)距今已有数百万年,人类发展的足迹差不多踏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创生第二自然的活动犹如生命的呼吸一样从未止息过。所以人类都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第二自然中。谓予不信,读者不妨拭目远眺,你还能看到第一自然吗?再看看你吃的食、穿的衣、住的房、乘的车、用的物……哪一样不是人造的?哪一样不和第二自然有关?

当然,如果你用射电望远镜之类的高科技观察仪器去看遥远的天体,那自然就要另当别论了。但即使如此,你所看到的第一自然仍然和人有关,因为那是在与人的关系中转化而成的“显在存在”(详见笔者下文的分析解说)。时至今日,遍及地球,到处都是阡陌纵横的村落和钢筋水泥的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原生态的、尘封未动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自然,即使是数量有限的所谓“自然保护区”也烙上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可以说,地球已经被人类改造殆尽,变成了为人所有的第二自然。

不但如此,人类还把改造自然的思想触须伸向了地外。1969年,美国科学家把人类的足迹印上了月球;2007—200S年,美国的“凤凰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先后着落于火星;2011年前后,美国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探测器历经三十余时间和一百多亿英里航行,在探测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之后,将先后飞越冥王星,脱离太阳系,进入深度星际空间,以第三宇宙速度飞向邈邈茫茫的太空。虽然,人类的这些活动没有在地外创造出什么明显的第二自然,还只是停留于一般的科学探测,但“探测”往往是“创造”的前奏曲,人类正是经由“探测”—“创造”的路径把地球变成现在这样的第二自然的。只要假以时日,人类一定会在地球以外的自然客体上深深烙上精神的痕迹,使其按照人的主观意愿转变成人为的、人化的第二自然。

如果说,人的精神相对于第一自然来说是被创造者,先有第一自然,后有精神,没有第一自然,就没有精神;那么相对于第二自然来说人的精神则是创造者,精神在先,第二自然在后,没有精神,就没有第二自然,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的创造作用。

人类在不断创造第二自然的过程中,天然的生命禀赋并未与日增强,反倒渐趋衰微。例如,进化早期的原始人类与野生动物为伍时,曾经茹毛饮血、无衣蔽体、终日奔波,具有很强的耐饥、御寒、搏击的生存能力。然而处于进化较高层次的人却丧失了这种生存能力,反而不能与自己的祖先同日而语了。或许,人的御寒能力差正是在于穿衣服,人的耐饥和消化能力弱正是在于火的发现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人的四肢和肌体的衰微退化正是在于安车当步、缺乏活动、贪图享乐的现代文明。而且,似乎可以有理由相信,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终究会变得无力缚鸡、弱不禁风。(有趣而巧合的是,人们闻听不绝的地外超级生命看起来往往比地球人还要羸弱虚孱、不堪一击。)

与之成反比的是,随着人的自然禀赋的不断衰退,人的大脑却发展成了拥有数量堪比银河系所有天体的神经元、能够进行抽象理性思维的器官。人的这些退化的根本原因或许正在于大脑的进化。大脑能够帮助人更有效地满足各类生存的物质欲望,四肢的发达、感觉的灵敏便是多余的,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退回到野生状态。有了家畜,还需要人自己捕猎吗?有了汽车,还需要人自己奔跑吗?有了轮船,还需要人自己泅水吗?有了飞机,还需要人自己长翅膀吗?(人从来不自问为什么没进化出翅膀之类的问题,可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人有翅膀无疑是有利于生存竞争的。)等等。而家畜、汽车、轮船、飞机等都是人在精神支配下创造的第二自然,是人的肢体和感官的延长、加强,归根到底和人的大脑有关,是人的精神的外化。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脑愈进化,或许就导致人愈懒惰、愈衰弱、愈退化。等到人的大脑的发明能力达到极致,一切生产活动皆由机器人代劳,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四肢五官、满足了物质欲望,人所具有的原始天赋的物质生命能力或许也将会退化到极致。(同样是有趣的巧合,闻听不绝、能够驾驶UFO遨游星际的ET脑袋相对于四肢极为发达。)至少从理论上可以这样说,人的四肢五官与人的大脑同比例增强也是没有必要的。人早已跑不过豹、跳不过蚤、游不过鱼、飞不过鸟,膂力不及熊、视力不及鹰、听力不及猫、嗅觉不及狗……四肢和感官的能力在不断退化的过程中,惟独大脑在不断进化。而有大脑就有一切,这就足够了。在这个地球上,人不是凭借四肢五官肉身的发达强健成为万物之灵和至上的统治者,而是凭借拥有智慧和知识的大脑。

对这个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还可以提出这样的设想,即人体有一些器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多余的累赘。例如,耳朵这个听觉器官其实就是替大脑发现和收集声音信息的通讯员,而且这个通讯员能力有限,不大称职,好多动物都能听见的声音,这个通讯员听不见,至于电波、脑波等就更不能感知了。大脑如果能自己直接感知声音(就像有待揭秘的大脑能直接感知第六感信息一样),那还要这个在构造上十分复杂、病了还要上医院修理的通讯员耳朵摆设作甚。所以,代表精神上的“我”的大脑必须有,而作为“我”的通信员的耳朵则不必有。

人的肉体的物质满足是有限的并不断萎缩的,人的大脑的精神满足是无限的并不断膨胀的。人对于宇宙的探索、开发,与其说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还不如说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欲望。人的肉体的满足说到底不就是有形有限的一碗饭、一张床、一间房之类的东西吗?死了不就是一木盒或一抔土的事情吗?而人的大脑的精神满足则是无形无限的。从某种程度说,肉体的需要和满足是为了精神的需要和满足,甚至肉体的需要和满足本身就是精神的需要和满足。人的大脑在哲学本体的抽象层次上对于X的需求和满足是最高层次的,超乎所有肉体的物质需求和满足。

人类离不开第一自然,同样也离不开第二自然。人类因为第一自然不适合自身的肉体生存和精神审美需要而将其改造成第二自然,但是,第二自然也并不像人类想象的那样完美,第二自然及其创造过程既有利又有弊,其弊端所引发的恶果日益凸显。例如,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类一面在生产财富、享受生活,一面在破坏自然、自毁家园。各种化肥、农药、杀虫剂的滥用,环境污染和乱砍滥伐,全球气候的反常变化以及人口的急速增长等,都给人与自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千百年来,人类利己是以损人(自然)为前提、创造第二自然是以破坏第一自然为代价的。如果人类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最后酿成终极灾难也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正所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破坏自然的恶果,请参见本书上编第五篇《X与和谐——以老子哲学为例》的相关内容。)

第二自然是有限的,第一自然是无限的。由于人类是有限的,人类从第一自然中创造出第二自然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人为的第二自然永远只能是有限的;而第一自然却是自在自为的存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另外,第一自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当我们看到140多亿光年以外的某个天体时(那是宇宙诞生时的影像),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以最快速度飞奔了140多亿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这个天体140多亿年之前的样子,虽然是真实的,但却不是当下的真实,这是由于第一自然的图像在空间传输存在一个时间滞后的问题。现在这个天体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只有再等待140多亿年之后才能看到。离开我们越是遥远的第一自然,情况就越是如此。所以,人类面对的始终是“陈旧”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宇宙。

人类对于第一自然的改造是有根本局限的,即只能改造第一自然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形状、形态,并不能改变哲学本体X意义上的自在自为的物质本身。有关这个问题,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6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人的劳动只是“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并没有在其中增加“一个自然物质原子”,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马克思:《1S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2S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而且,人按照自身的需要和美的规律所创造(实际是改变物质存在的形态)的第二自然的一切,最终都会废为瓦砾、落为抔土、化作飞灰,变成物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回归第一自然,由自然再创造,进入无穷的物质大循环。

人不是“造物主”,不能从“空无”中创造出“物质”,人的所谓创造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最终止步于此。为何只能止步于此?为何物质无从创造?受此困惑,哲人们在第一自然中概括出“道”、“理”、“心”、“理念”、“实体”、“存在”、“自在之物”、“绝对精神”、“上帝”、“真主”等最高概念,在满足人类本能的最高精神需求的同时,试图以此解开“物质始因”这一亘古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