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麦迪逊大街号

麦迪逊大街号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摩根大通总部的对街,麦迪逊大街383号正是贝尔斯登大楼所在地。华尔街声称,这是安全的,因为投资者购买的是美国金融产品,它的风险已经分化到全球。尤其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恶化,评级机构对的CDO等级一再下调。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 2006年全年发行了4890亿美元的CDO,2007年第一季度则发行了2500亿美元的CDO。

摩根大通总部的对街,麦迪逊大街383号正是贝尔斯登大楼所在地。

此时此刻,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传说特兰西瓦尼亚的德库拉伯爵是个吸血鬼僵尸,以吸食活人的鲜血获得永生,拥有主宰风暴和驱使世间动物的力量,他有不见阳光的白皙肤色,一双看穿时间的碧蓝眼睛,他的血是欲望不息的代表,永生对他来说是永远的痛苦,他的痛苦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减轻,也不会有死亡来把他终结。

不幸的是,贝尔斯登被 “次贷”这个吸血鬼看中了,在地狱的最深处,次贷危机吸尽了贝尔斯登的全部。

艾兰·施瓦兹感觉很痛苦。

回溯到2003年,当沃伦·菲特 (Warren Baffett)把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称为 “破坏金融的武器”时,这种说法没有几个人可以理解。

巴菲特是一个有着忧患意识而又守旧的人,他的 “狼来了”的观点喊了很多年。但是,人们没有理由去担心狼,除非听到它们的嚎叫声。

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次贷是一切麻烦的源头,都是房子惹的祸。

从2006年开始,人们对买房子并不存在恐惧心理,因为房价在上涨。人们也不担心抵押贷款,因为房价可以提高抵押品的价值。作为商业贸易,货币可用来购买公司、房地产或是其他任何商人想买的东西。

华尔街声称,这是安全的,因为投资者购买的是美国金融产品,它的风险已经分化到全球。

不过,美国次贷危机的新增次级贷款的时间大概是2002年到2006年这五年。次贷的余额一共也就一万亿美元,但是它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冲击却非常大。

我们可以把次贷理解成一种市场的创新,这种创新假定了房价可以持续上涨,而且假定买房的人可以不断再融资,利率又非常低。

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这个游戏就可以进行下去。

但是很多不够标准的人贷了款,同时又有很多人管理不了自己的债务。

利率一变、房价一变就产生了金融风险。

最大的问题就是让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人贷这些款,实际上这些人根本就不应该用借款的方式买房。

我们知道在整个消费群体中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贷款,这点要特别重视。并不是不同情穷人,但解决穷人住房问题可以用廉租房和其他财政方式来解决,也可以用财政政策或者其他的经济政策来解决。

在商业社会里,补助穷人就应该是政府补助穷人,如果用一种金融的方式使不符合标准的人得到贷款,好像解决了问题又把贷款卖出去了,实际上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这又一次验证了经济学上说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次级贷款行业的命运转承是多种不当因素错综交织的结果。

经纪商创造这些贷款,贷款公司提供这些贷款,投资机构将这些贷款打包成抵押证券,评级机构对这些证券评级。

但问题开始逐步显现,住房市场持续下滑,大批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 “房屋按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价值缩水,且严重缺乏流动性

为了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和避免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提高了放贷标准,金融市场惜贷气氛严重,由此产生了信贷紧缩问题,所谓金融市场惜贷就是说不愿意发放贷款。

信贷紧缩不仅造成金融机构融资困难,而且对一般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到许多企业和机构的工资和货款发放,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并进而影响到美国实体经济。

消费者将房产抵押以借钱消费,随着房价的上升他们能够借到更多的钱来消费,然而房价的上升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泡沫因而破裂了。

投资银行的梦魇也就由此展开。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们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纷纷在业务中尝试使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来增加获得收益的途径。

自2002年以来,美国的杆杠率一直在上升,投资银行的杆杠率甚至超过了30%,资产价值的少许下跌就可能吞噬金融机构的资本金

2003~2007年,美林杠杆率猛增至28倍,也就是说,每1美元的资本撬动了28美元的资产规模。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增加到33倍,高盛也上升到28倍,直到破产前,雷曼兄弟的杠杆仍高达30倍,贝尔斯登也有将近40倍。

这还不算SIV等表外业务的杠杆效应,事实上如果算上这些杠杆,华尔街投行的杠杆倍数可高达50~60倍!

如果投行套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算法的话,他们的资本充足率约在1%~2%之间。

这意味着,如果你借入你原有资金35倍的资金,这一投资只需增长1%,你就在原有资金的基础上挣了35%。

然而,事情总是向相反方向发展。当你跟随贝尔斯登时,1%或2%的跌幅就会让你对未来抱有怀疑态度。

于是,危机伴随着恐慌蔓延开来,冰山坍塌。

2007年,贝尔斯登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承销商,业务与资产大量集中于房产抵押债券相关组合,如CDO产品等。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崩溃,CDO价值一路走低,固定收益项目直接导致了公司收益的急速下滑。

尤其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恶化,评级机构对的CDO等级一再下调。

早在1970年,美国就首创了世界第一个按揭抵押债券。银行家们将条件非常接近的许多按揭债务集合在一起打包,制成标准的凭证,再将这些按揭债务作为抵押的凭证卖给投资人,债务利息收入与债务风险也同时传递给投资人。

美国的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质抵押贷款市场 (Prime Market),ALT-A抵押贷款市场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在次级抵押市场,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的收入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5000~6000亿美元之间。显然,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回报率也较高,其按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贷款利率高2%~3%。

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大胆推出各种新的贷款产品。这些贷款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还款的头几年,每月的按揭支付很低而且固定,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徒增。但这些新产品还是深受追捧。因为人们认为房价永远上涨,只要他们能及时将房子出手,风险是可控的,而房价上涨的速度会快于利息负担的增加。

正是这种特征吸引了华尔街的大行。他们将按揭抵押债券按可能出现拖欠的机率分成不同的类别,将其打包成CDO,其中70%以上的CDO都能拿到AAA评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 2006年全年发行了4890亿美元的CDO,2007年第一季度则发行了2500亿美元的CDO。

在抵押贷款业务景气时,银行可以顺利地把CDO出售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但随着美国住房市场不断放缓,CDO销售从2005年底开始变得困难起来,许多投资者认为他们投在这类资产上的钱已经足够多了,债券保险公司也越来越不愿意给CDO提供保险,因为最终给这些证券作担保的是那些发放给信贷记录不佳人士的次级抵押贷款。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因其经营的次级债坏账问题严重导致公司市值迅速蒸发而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为了削减成本,该公司裁减了一半员工。

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轰然倒下,揭开了2007年美国次贷风暴的序幕。但当时人们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独立事件来看,也没有人能预料到美国次贷风暴的影响将是何等深远。

此前已经有迹象表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出现了问题。

贝尔斯登风雨飘摇。

2007年夏初,贝尔斯登内部的两只对冲基金因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投资失误而被迫关闭,给投资者带来了高达16亿美元的损失。

这次惨重损失导致了负责资产管理部门的公司联席总裁沃伦·斯贝克特 (Warren Spector)的下台。此外,其他抵押贷款业务的收入也出现了下滑。

后来接受笔者访问的德意志银行集团董事会成员、环球银行业务全球总裁麦克·科尔 (Michael Cohrs),对此总结说:“我想起一个我看到过的非常好的中国民间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人某天一大早去村里赶集。他直奔黄金交易商摊位,抓起一小把黄金就跑。当然,官差立刻就把他抓住了。当他们把他带走时,一个官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旁边这么多人在,他竟然会犯这么愚蠢的罪。‘我这样做的时候,’这个人回答说,‘只看到黄金,没看到人。’”

“只看到黄金,没看到人”,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正是贯穿整个金融危机的主题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